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双循环”
——一论抢抓自贸区建设机遇加速湖南高质量发展
晨风
9月21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湖南迎来了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崭新时代。
设立自贸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湖南考察时,殷切寄语湖南“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这次自贸试验区的获批,是湖南在对世界敞开怀抱的过程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的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同此前获批建设的18个自贸区相比,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设立的。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双循环”,是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题中之义。
取于势,明于变。过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背景下,我国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对我国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新形势下,“两头在外”很容易形成“两头夹击”。基于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格局的深透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重大判断。立足我国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的变化,把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到国内来,是新一轮改革开放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基点,也是谋划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立足点。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以历史思维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谁也逆转不了的大势;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历史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我们要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越是风吹浪打,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越要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和搏击。
从现实来看,抢抓中国(湖南)自贸区建设机遇,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双循环”,湖南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这些年来,湖南深入实施“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等开放行动,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去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4000亿元,增速居全国首位。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增幅居全国第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为中部第一。目前,湖南还形成了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打造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开放平台,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这些优势利用好、发挥好,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伴随开放“水涨船高”而更加行稳致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离不开因时因势全面深化开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应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带一部”中,“过渡带”并非雁过无影的“临街过道”,而应成为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聚涌的“黄金通道”;“结合部”则意味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联通东西、辐射南北。这都要求我们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立足“结合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变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在推动实现“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三大特色战略定位中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就在于发挥“一带一部”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国际竞争,为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新格局贡献湖南力量。把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统筹起来,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打造联结江海两大对外开放通道的国际贸易投资走廊;建设我国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的转换中枢,成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重要一环;在服务于建立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贡献更多的湖南经验、湖南智慧。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千年前“黑石号”从点点云帆中远去,见证过先辈们与外部世界交易交流渴望的湖湘大地,而今正以全新的姿态,举全省之力建设好自贸试验区,让活力与希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湖湘开放大潮中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