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自贸试验区又添“新成员”,湖南“后浪”的使命与担当

2020-09-21 22:56:05 时刻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黄河
字号:

顶层布局的壮阔蓝图,再次落子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9月21日上午,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的朋友圈热度还在持续升温的此刻,这个重磅消息的甫一发出,媒体和朋友圈又一次接力沸腾了。

▲官网截图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域布局的重要“试验田”,成为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沃土”。

湖南如今夙愿以偿。毋庸置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湖南深切关怀的结果,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结果。

那么,成功跻身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拼图”中之后,我们在欢呼之余,更需要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给湖南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

下面,观潮君带您一起读一读“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与深意、使命与担当。

种好“试验田”,湖南的优势在哪?

璀璨的珍珠,往往在纽带的串联下,才会更加光彩夺目。同理,在国内区域经济布局中,省际、市域间的“关节”越畅通,经济血液越流通,区域发展的大树就会越壮硕、越长青。

中部作为我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过渡带”,经济质量和成色对全局举足轻重。而湖南作为近年来我国中部快速崛起的引领力量,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愈发凸显。

“一带一部”新坐标,是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崭新定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三湘大地,强调最多、叮嘱最深的还是“创新”和“开放”,强调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踏上“创新”和“开放”的“风火轮”,湖南如何进一步利用好自身区位优势,发挥好创新驱动力量,成为摆在全省决策者面前的重要命题。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湖南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自然少不了这一关键“翘板”。

这是湖南纵身起跳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纵深“双循环”的需要。

看区位,湖南地处中部“关节”,向南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北对接长江经济带,南北区域深层次合作,少不了湖南这座“彩虹桥”。

看功能,创新是湖南竞争的“压舱石”,也是开放发展的关键支点,加之坐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打通内循环,畅通双循环,湖南力量值得期待。

因此,国家多战略叠加“过境”湖南,不失时机地种好湖南自贸“试验田”,做大做强中部自由贸易试验区“拼图”战略蛋糕,这是顶层所谋、时代所唤、民生所盼。

▲岳阳城陵矶新港区码头堆场

事实上,高质量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进入国家战略决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东南沿海城市为主体,内陆城市遥相呼应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方阵,在既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大家庭中引进“新成员”,不仅要综合考虑区位和发展优势、权衡功能定位,更要与当前既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机结构起来,打好“特色牌”,让自由贸易试验区百花齐放、各展其长。

正如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致力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催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一区一定位,一区一特色”的布局和设计愈发清晰可见。

打量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牌面”,则更加体现出通道的作用和力量发挥。从湖南战略定位观之,立足“一带一部”,紧紧把周边省份聚合在一起,以自贸特殊通道进一步衔接起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以省内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产业结构和创新动力更广泛地织密经济网,合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无不成为湖南在中部脱颖而出的显著优势。

此外,国家要求湖南把制度创新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旨在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田”产品。

五年磨一剑,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御风而来

时间的指针稍微往回拨转,早在2015年1月30日,在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由省发改委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中,就出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议构想的影子,提出积极争取建设中国(长沙)自由贸易区。而全省正式申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行动则始于2017年,当时43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多项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的实质性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当年重点处理建议。不论是起初的“抛砖引玉”,还是之后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严格意义上讲,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剑”,湖南磨了五年多。

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立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的前景目标,全省上下一边在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呼吁,一边苦练“内功”,从自身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硬实力上筑好“巢”,在政策举措、营商环境、税收让利等软环境上吸引“金凤凰”。

以营商环境建设为例,湖南把法治化市场作为提升市场公平竞争的核心关键来抓,出台了包括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同步用好“互联网+”,推出包括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让“就近办、智能办、不打烊”成为常态……湖南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引领长沙跻身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软环境和硬实力比翼齐飞,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绣球”,湖南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读懂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三大片区”布局背后的深意

湖南迎来“自贸时代”,成为全国第1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员”。长沙、岳阳、郴州三点一线贯通全省南北,历史性地把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有机连接在了一起。实际上,在以上三个城市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党中央的战略擘画,也有湖南的深入思考和努力争取。

从国家层面看,湖南处于自由贸易试验区“丁字型”区位结构的中心位置,打通南北通道,则更加有利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连片成网,畅通产业和经济动脉。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北卡口

从湖南层面看,所设的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从北至南贯通全境,成为全省生产要素向外流通的重要通道,所带来经济和产业流通则更加有益于辐射全省,形成新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除却地缘优势的考量,深层次观察发现,湖南有指向性地打出了一手“产业牌”。

这些年来,长沙步入城市发展“快车道”,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日新月异,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多领域领跑中部,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而岳阳则重点对标国际一流海港,借通江达海的优势,建立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郴州更加注重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不论是产业融合发展,还是物流中心构建,都将催生湖南孕育的新一轮市场开放和经济结构变革蓝图早日成“景”。

自由贸易试验区

将释放更多民生改革“红利”

作为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后浪”新成员,湖南决策层对此其实思虑深远。观潮君相信,湖南将进一步借鉴和推广好既有成熟经验,在市场结构布局、产业引导、商品进出口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多“升级版”,也会根据湖南的资源禀赋特别是产业链的优化布局,下一盘更大的经济“活棋”,让“后浪”更带后劲和力量。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本质在于生产要素的外向流通,打造开放型经济。而开放型经济带来的好处,湖南体会尤为深刻。去年,全省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速全国第一;招商引资超过8300亿元,每天有23亿元资金引入湖南。实实在在的金融活水“资”润三湘大地,为湖湘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

搭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快车”,湖南开放型经济必将迎来更多的新机,优惠税率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对吸引外资、推动本土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条大有裨益。而具体到民生层面,老百姓可以以更加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到药品、服务等进口商品,在本地享受国际医疗、国际教育等,享受家门口“出国”的便利。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通关大楼一楼办公场景

自由贸易试验区搭好台,更大的使命与担当在召唤。

愿湖南更出彩!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