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好湖南自贸试验区,做好这件事至关重要

2020-09-22 22:21:58 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黄河
字号:

9月21日,湖南人终于“圆梦”。当天,国务院发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

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7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长沙片区79.98平方公里(含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1.99平方公里),岳阳片区19.94平方公里(含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2.07平方公里),郴州片区19.84平方公里(含郴州综合保税区1.06平方公里)。

设立自贸试验区,湖南已经喊了很多年,在申报自贸试验区这件事上,可谓是拿出了“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在全国两会上,曾两次以湖南代表团全团名义,建议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期间,湖南上下,埋头苦干,始终坚信“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今,所有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但观潮君认为,这仅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功到成显和水到渠成

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闸口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湖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次年1月,国务院正式将请示批转至商务部。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以全团名义,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时隔两年,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湖南代表团再次以全团名义,提出关于设立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议。

2020年初召开的湖南省商务工作会议提出,湖南将全力申报创建湖南自贸试验区、打造中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等8个方面的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并将借鉴其他已获批自贸试验区省份的经验做法,提前谋划自贸试验区获批后的顶层设计,加快修改完善申报方案,并鼓励长沙、岳阳、郴州三市开展有湖南特色的先行先试,做到边申报、边实验、边创新。

近年来,湖南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引领下,苦修“内功”。春华秋实,湖南始终将成功“上岸”,跻身自贸试验区这一高端“俱乐部”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指出,设立湖南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双胜利,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重大决策。

疫情之下,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防控工作可圈可点,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湖南上半年经济总量进阶全国前八,进出口总额增长达到了13.4%。

同时,近年来湖南的交通区位优势越发明显,“六横八纵”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总里程达6802公里;普速铁路网已形成“三纵三横”的“田”字型,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在长沙交汇;岳阳城陵矶港已成为亿吨级及以上的国际贸易口岸,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国际航运港口;2019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691.1万人次。

201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4342.2亿元,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比2018年同比增长41.2%,增速全国第一;贸易顺差1810亿元,扩大86%;“湘欧快线”已开通至欧洲、中亚27个国家的11条线路,综合运营能力跻身全国中欧班列五强。

观潮君认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成功获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湖南多年的努力积累在现阶段已足以担当起作为国家“试验田”的重任。于自身发展而言,现阶段湖南的经济体量和发展状态也亟须这样一个新的平台。

可以说,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径已明。

“实验田”与“自留地”

9月18日,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家报告会在长沙举行。

自2013年国家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至今,我国已先后批准18个省市设立了自贸试验区。此次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的获批,是国家第六批批准设立的自贸试验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自贸试验区21个。

自贸试验区,既是国家的“试验田”,也是地方的“自留地”。

中国改革开放已四十多年,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成果,国家正全面深化改革。而自贸试验区,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在这21块“试验田”里,中央鼓励各地在制度、机制、理念上进行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为国家层面的改革积累好的经验。

自贸试验区对于地方而言,是中央赋予的一个平台,一个机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何把握机会、用好平台,就要看各地的能力和水平。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经济部教授吴楠告诉观潮君,要正确认识“试验田”和“自留地”的关系,必须认识到湖南作为内陆省份推进开放是有别于沿海开放地区的,沿海地区是主动呈现一种开放状态,而内陆省份往往是政策推进下的开放,是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其次,湖南发展到现阶段,开放经济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自身也有要开放、求开放的需求。

所以,湖南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湖南特色、发挥片区优势,确立了“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三大特色战略定位,即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殷切寄语湖南“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这次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就是湖南再对世界敞开怀抱过程中,实现高质量、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的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

经营好“自留地”,种好“试验田”,就是新时期的湖南担当。每一个自贸试验区的批复,都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具体实践。比如,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批复,就是要进一步叠加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势能,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但观潮君认为,秉持为国家耕耘“试验田”的格局和魄力来经营“自留地”,或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有利于让湖南自贸试验区达到更高的层次。

新平台需要新思维

7月16日,洽谈周期间“长沙临空国际贸易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12个重大项目获现场签约,总投资额116亿元。

近年来,虽然湖南的高铁经济、临空经济、航运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沿海城市天然的区位禀赋相比,在国际贸易上仍然不足以形成优势。而外贸出口虽然增幅显著,2019年达到了41.2%,领跑全国,但基数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湖南不沿边、不靠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更多需要机制和政策创新的驱动。改革力度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放成果有多大。

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告诉观潮君:“根据方案,我们一方面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及时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另一方面省内相关部门及片区三市也将按照‘下放为原则,不下放为例外’的思路,充分放权、充分授权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

观潮君注意到,此次湖南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12项改革事项,都极具特色和针对性,极具创新思维。

比如,湖南14市州即将实现高铁全覆盖,《方案》中就提出了利用高铁富余能力开展货物运输。近年来,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不断增多,《方案》就提出了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统筹对非援助等有关资源,支持湖南依托人力资源培训资质单位,重点实施对非人力资源培训有关项目,助推对非经贸合作等。而湖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是前提,是必涉及大量的知识产权问题,所以《方案》提出了探索研究设立长沙知识产权法院、长沙知识产权检察院。

此外,观潮君还注意到,湖南还将从9个方面加强对自贸试验区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容错保障机制。湖南将按照省里印发的《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试行)》要求,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容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作用,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为创新创造空间。

今年沪洽周期间,观潮君曾随省领导前往上海自贸试验区考察学习,上海自贸试验区相关领导介绍当地经验时,有一条让人印象深刻。

人才就是生产力,在区域发展中愈发成为共识,所以近年来各地在人才争夺上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

在大多数地方,评价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各个地方的评价体系不一。而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评价方法却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不看重人才的学历、履历,不看专利数和论文数,看的是企业给这个人开多少工资。如果企业给这个人年薪百万,那么这个肯定是人才。

政策的创新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可以是细枝末节的因事而异。

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全新的平台,新事物要成长,自然离不开新的动能和营养,所有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观念的创新。

自贸试验区只是一块牌子,不到12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它始终只是一块牌子、一片土地,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观潮君相信,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它一定能成为一张湖南乃至中国的名片,变成地方乃至全国发展的一股潮流。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