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疾控提醒:国庆中秋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游

2020-09-28 09:04:29 怀化市疾控 编辑:宋芳
字号:

2020年国庆和中秋的“小长假”即将来临。金秋时节,小长假正是市民旅游、探亲、聚会的好机会,但是目前仍处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市民应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游。因天气转凉、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密集、长期户外活动和就餐机会增多等因素,市民旅行期间要注意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蜱虫叮咬以及食物中毒,提防疾病前来袭扰,确保“小长假”过的开心、健康。

一、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两者均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目前,境外新冠疫情仍不容乐观,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200万。若“小长假”期间选择出境旅游,因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出入境前后可能最长需28天的隔离观察,故建议尽量避免非必要的出境旅行。

国庆旅行时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及接触频繁等,将增加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预防小贴士:

(一)出行前准备

1.准备好“健康码”,确保绿码出行。

2.查询旅游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以及景区防控要求,提前做好景区预约。

3.准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物品,包括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

(二)旅行途中和游玩时

1.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2.游玩时,应有序排队,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减少逗留时间,注意咳嗽礼仪,自觉配合景区的测温、扫健康码、限流、预约等措施。

3.住宿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注意开窗通风。

4.外出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减少交谈,缩短用餐时间,自觉远离人员密集就餐场所。

5.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后,要及时做好手卫生。尽量采用无接触付费的方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表面的机会。

6.旅行途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终止旅行。

(三)旅行返怀后

1.保存好行程中的各类票据,以便查询。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

二、蜱虫叮咬

(一)蜱虫是什么?

蜱虫又名草爬子、壁虱、狗憋、牛憋子等。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它们喜欢把头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除了叮咬人,还叮咬狗,牛,羊等动物。蜱虫吸血时间可以长达数天。不吸血时,蜱虫个头如绿豆大小,吸饱血后的蜱虫,则要比吸血前的个头儿胀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蜱虫叮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蜱虫叮咬大多数时候不传播疾病,但少数情况下,蜱虫的长时间叮咬(通常认为大于24小时的叮咬)会传播严重疾病。因此,蜱虫叮咬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1、叮咬部位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水肿,炎症,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2、蜱虫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等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发病时间平均1-2周左右,短则叮咬后2-3天发病,长则一个月左右发病,一旦感染这种病,病人的看护者要格外小心防护,因为病人的尿液、粪便、唾液等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会排出病毒,可以传染给密切接触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人传人。

因此,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发热,疲劳,头疼,关节痛,游走性红斑,精神萎靡等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并将蜱虫叮咬这一情况告诉医生,有助于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

预防小贴士:城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虫生存,不用过分担心生活在城市里会被咬到。如果去森林,草原,野外时,则要充分做好蜱虫预防。措施如下:

1、尽量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这些蜱虫的主要栖息地停留。

2、如需要去郊外草地、森林等地方,应穿长袖衣裤,并把裤脚塞进袜子里,同时扎紧袖口。

3、蜱虫吸血后,在皮肤上是一个凸起的像黑痣一样的外形,穿浅色衣物可以方便及时发现它。

4、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含有含避蚊胺的驱虫喷雾剂。

5、外出回来后,及时洗澡换衣服,仔细检查有无被蜱虫叮咬,重点查看头皮、腋窝、脚踝、等处。如果带了宠物狗,也要检查一下狗的情况,蜱虫最喜欢在狗的耳朵后面和肚皮上吸血。

三、食物中毒

“小长假”期间,由于我国南方省份气温仍较高,湿度大,适宜微生物增殖,且因旅途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被打破,免疫力易下降等原因,易发生食物中毒。若食用野生蘑菇,存在毒蘑菇中毒风险。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为主,主要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表现为集体进食同一种或多种受污染或变质食物后,多人集中发病。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预防小贴士:

1.外出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不吃路边流动摊点,使用公勺公筷。

2.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等。

3.不食用野果、野生蘑菇等不明食物。

4.旅行途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去就诊。

四、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发生。近年来,我国报告数起国内外旅行团暴发诺如病毒病疫情。9月以来,全国已经报告超过30起诺如病毒病暴发,涉及病例约1500例。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预防小贴士:

1.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3.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

4.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