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扶贫一线 | 清华硕士的扶贫路:爱“折腾”的工作队长谭志君

2020-09-30 13:13:04 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陈加宁
字号:

微信图片_20200929223012.jpg

新石桥村美丽的村居环境。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娄底报道

在涟源市驻村扶贫工作队伍中,“准90后”年轻干部谭志君显得有些特别: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曾经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云南,在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担任管理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提起谭志君的“特别”,涟源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戴汉骄也有他的解读:这个工作队长就喜欢“折腾”。玩笑里饱含夸赞。

他不爱城市爱乡村,不贪悠闲净“折腾”,放弃云南安逸的工作,回到家乡涟源,和贫困较真,和自己“折腾”,一干就是4年多,带领两个贫困村成功摘掉“穷帽”,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群众最喜爱的乡镇干部”“脱贫攻坚优秀团干”……一项项荣誉,是他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的最好诠释。

微信图片_20200929223020.jpg

在工作队努力下,开国上将李聚奎将军故居被修缮一新,成了涟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白领”到“村官”

谭志君是涟源市地地道道的“乡里娃”,小小年纪就开始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儿时的贫穷记忆在他的脑海中深深扎根。在云南当“白领”的时间里,他会经常关注家乡的发展。

“离家太远,父母逐渐年迈,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能回来,对自己是一份孝道,也是一次锻炼机会。”谭志君告诉记者,面对很多人“宁愿到处飘也不愿回老家做事”的现状,更坚定了他辞掉工作、扎根农村的想法。

2016年9月,谭志君通过考试,成了七星街镇一名公务员。在跟班学习一个月后,他就主动请缨,担任七星街镇红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一书记。

当时的红旗村,刚由原红旗村和香炉山村两村合并而成,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被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如何抓好党建带出好的班子,助力脱贫攻坚,成了摆在“新手”谭志君面前的一道难题。

“困难是肯定的!但真想替百姓办点事,又何必怕困难呢。”于是,谭志君把床铺搬到村里,熟悉村情、走访群众、了解发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开会,统一思想,明确整顿党员队伍、开展党员积分制的具体措施,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把党员队伍的心凝聚起来,带领村支两委对所有项目实行“四议两公开”,让村级事务运转规范起来。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兼任扶贫办副主任的优势,到处“化缘”请求资金,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民生保障全覆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狠抓产业扶贫,让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这期间,还有一个“折腾”小插曲。谭志君因为文字功底了得,当时被推荐到涟源市委政研室任职。但他考虑到自己在红旗村的工作刚刚有点起色,就断然拒绝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谭志君不懈努力,当年,红旗村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得到涟源市委组织部好评,脱贫攻坚成效通过了涟源市扶贫办的实地考核,为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自己也因工作出色,被镇党委破格评定为优秀。

当记者问他“这样‘折腾’,累不累”时,谭志君淡然一笑:“说不累那是假的。可看着乡亲们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更感觉值!”谭志君说,如果自己的“折腾”能让老百姓不被穷日子“折腾”,虽苦犹甜!

微信图片_20200929222959.jpg

谭志君对着新石桥村卫星地图,描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规划。

从“帮扶”到“振兴”

2017年3月,扶贫办调整了红旗村的驻村帮扶单位,谭志君完成使命,回到了乡镇担任党政办主任。2019年5月又被提拔担任共青团涟源市委副书记。

当听说团市委要选派一名干部到新石桥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一书记时,谭志君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爱折腾”的他又开始了新的“折腾”。用他的话说就是,“再续我的扶贫情缘。”对在湘潭工作的妻子来说,意味着又要继续忍受两地分居的苦。

到村的第一天,谭志君通过走访了解到,新立组80多岁的村民李子正,老两口住在一栋屋顶漏水的旧房子里,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为了帮助李子正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谭志君多次向龙塘镇党委、政府反映,最终成功申请了危改维修加固。“多亏了谭队长。”看着自家的“漏雨屋”变成了“放心房”,李子正满怀谢意。

驻新石桥村不久,谭志君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村支两委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在一次调研中,谭志君发现该村旋弯组有上百亩水毁农田一直未能复垦,群众反映很强烈,而村里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又迟迟未能到位。他就和村民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把这些群众意见加班加点形成材料,向有关部门反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280万元投资的旋弯组农田整治恢复项目,今年8月全部完工,极大地解决了老百姓的种粮之忧。

谭志君的结对帮扶户李发文,80多岁了,耳朵不好,无法沟通。他16岁的小孙子李蒙成天游手好闲,让李发文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怎样脱贫,我心里也没底。但既然帮扶了,就一定要想办法。”谭志君告诉记者,了解李发文的情况后,谭志君就经常到他家去,和李蒙交朋友、聊天,鼓励他去凭本事改变生活。在谭志君努力下,李蒙今年到涟源学了汽修,找到了一个月工资4200块钱的工作。

“李发文家的脱贫不用愁了。”看到李蒙的出息,谭志君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团市委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新石桥村已经整村脱贫摘帽,如今的新石桥村,路更宽了,村更美了,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在巩固既往脱贫致富成效的基础上,希望之后能以李聚奎将军故居为依托,激活红色基因,按照‘一摘四不摘’要求,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成果,提振村民致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爱折腾”的谭志君又一次开始了新的“折腾”——谋划新石桥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