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任晔 通讯员 蔡建业 华容县报道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用在现在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村民刘密芝一家过去的生活上,再合适不过。
2010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刘密芝一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还债,不仅向所有的亲戚朋友借钱都借了一个遍,甚至不得不把口粮卖掉换钱,再向左邻右舍借口粮,等到下一季新谷收获后偿还。一家人挤在已经倒了两间的土房里,遇上下雨天,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得用来接雨……谈起前些年的生活,66岁的刘密芝眼角一片湿润。
家里一贫如洗,儿子在外务工的钱也基本上用于还债,谈的女朋友也是带回来一个分手一个,眼看着儿子年纪越来越大依然还是单身一个,刘密芝忧心忡忡。
刘密芝种下的油茶树,成为致富好帮手。
他们的生活随着精准扶贫的到来有了转机。2014年,刘密芝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扶贫队和镇农技部门的带领下,他将家中的10多亩水田全部发展稻虾种养,水稻收成不变的情况下,每亩田还能多收获几百斤小龙虾,仅这一项收入就比过去翻了一番。村里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后,刘密芝又成为首批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之一,陆陆续续在房前屋后和荒山上种下4亩油茶,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合作社基地务工。此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到来,也让他一家告别过去的土砖瓦房。日子,随着扶贫政策的引领和刘密芝一家的勤劳慢慢好转。
“扶贫政策再好,也要自力更生,要是头上还戴个贫困户的帽子,哪个家长放心把女儿嫁到我家来?”随着收入逐渐稳定,刘密芝一家的欠款基本还清。2016年,刘密芝主动申请了脱贫。5年前种下的油茶树已经结果,按照合作社的估计,每亩油茶可以结将近600斤果子,换算成收入将近5000元。再过不久,准儿媳一家人就要登门拜访,商谈两位年轻人的婚事。刘密芝激动地告诉记者,他还准备把家里再装修一遍,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到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莲花堰村贫困户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和刘密芝一家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同村的江波。父亲因为智力障碍,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母亲长年患有风湿,已经瘫痪在床。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家庭生活开支,仅靠江波一人的务工收入,根本是入不敷出。腰包不鼓,跟人打交道都抬不起头,更谈不上交女朋友。30多岁的江波,整天为家里的收入着急,找对象更是难上加难。
有努力就有收获,江波靠小龙虾和鳝鱼养殖,成功脱贫又脱单。
近年来,三封寺镇将农村居环境整治和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在该镇集中建房点附近同步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江波一家正因为此,才能从半山坡上的老房子里搬出来,住进新家。通过参加县、乡镇组织的稻虾养殖培训班,江波在扶贫干部的带动下,承包村里21亩水田和池塘,养起了鳝鱼、龙虾,还种下5亩油茶。每天凌晨3点,江波就起床了。收起前晚放下的地笼,早上7点卖完收获的鳝鱼龙虾,然后再去上班。一下班,他又回到油茶林里浇水锄草,给龙虾田里投放饲料……几年下来,以前家里欠下的7万多元债务已经全部还清,银行里也有了存款。就在去年,江波还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两人准备明年完婚,为将来的幸福生活一起奋斗。
农村富不富,关键还是看产业。莲花堰村是华容县少有的几个山地丘陵集中分布区之一。为打通农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2015年以来,该村整合资金2千多万元,在县水利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将70多口山塘渠坝进行升级改造,并实现公路黑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获得极大提升的同时,产业发展条件也获得改善。同时,在莲花堰村党支部书记李隆庆的带动下,村里发展起4千多亩的油茶种植产业,以及蔬菜、稻虾、鳝鱼等多种特色种养产业,莲花堰村也实现从过去的贫困村到现在带动周边村落共同致富的领头羊。
李隆庆介绍,今年还将通过与上级扶贫部门对接,争取在村里开设起油茶和农产品加工工厂,到时候村民们不仅可以自己发展产业,或到油茶合作社基地务工,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工厂里上班,今后的日子会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