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湖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2020-10-01 00:32:39 红网
作者:刘玉先 编辑:肖拓
字号: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站在“十四五”门槛回眸,湖南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这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指导湖南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辉煌“十三五”》专栏,为您讲述“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

WechatIMG775.jpeg

红网时刻记者 刘玉先 长沙报道

面对疫情和汛情的叠加影响,2020年上半年,湖南经济由负转正,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十强省份中进阶到第八位,GDP增量和增速均居第一位。

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

9月29日,湖南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举行,71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617个重大项目同日竣工。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奋斗的汗水。回眸“十三五”,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构建“四大体系”,打造“五大基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cea2-itmiwry3221187.jpg

华菱热处理生产车间。

以退为进,以减为加

“十三五”期间,湖南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淘汰落后产能,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

在华菱钢铁,自去年启动“5G+智慧工厂”以来,华菱湘钢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脱虚返实”后的华菱钢铁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实现扭亏为盈,如今在5G赋能下迈向“智造”高地。

然而,几年前的华菱集团,却并非这番景象。2015年到2016年一季度,华菱集团连续亏损40亿元,负债率一度高达86%,资金链随时有断裂风险。换句话说,彼时的华菱集团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正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实施了“一揽子改革”,支持华菱率先探索钢铁企业“转型自救”之路。最终让这家老牌国企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9年,华菱钢铁去除年产能逾50万吨的水冷钢锭、轧辊、大型铸钢件及压力容器厚板生产基地,增产特殊船舶钢、桥梁钢、汽车钢、家电钢等高端产品。

从年亏损数十亿打算用金融换钢铁重组求生,到2019年营收1330亿元、利润85亿元,华菱的华丽转身,靠的是稳住实体,突出主业,坚定不移“脱虚向实”、转型升级,探索走出了一条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之路。

华菱的蝶变,是湖南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缩影。

在株洲,为了在这场改革中“涅槃重生”,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掉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仅清水塘工业区,高峰期可达256亿元的年产值全部归零。在湘潭竹埠港、郴州三十六湾、常宁水口山、娄底锡矿山,清水塘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是为培育新产能腾出空间、让出资源。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连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以先进制造业挺起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资料显示,四年来,全省共查处涉“地条钢”生产企业24家,涉及粗钢产能约500万吨;煤矿数量削减至2019年底的149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每年退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户。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底的11.5∶44.6∶43.9,调整为2019年的9.2∶37.6∶53.2。在经济增速、增量稳中求进的同时,产业更“轻”、底色更“绿”,第三产业成长为湖南经济第一大产业。

641.jpg

“湘江鲲鹏”处理器。

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灵魂

根据株洲市生态环境局通报,株洲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14天,增加到2019年的280天,空气综合指数连续六年实现“5连降”;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渌江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

天蓝水清地绿正成为常态,经济发展不但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绿量。近年来,湖南人民的生活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高。

科技创新是让这一切变成现实的“金钥匙”。

2019年,创新型湖南建设高潮迭起。年初,《创新型湖南省份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各地快马加鞭融入创新示范行列。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区增容,将“两山”纳入核心区,26个园区纳入拓展区,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郴州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长沙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估,株洲、衡阳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浏阳、湘阴、资兴获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39天封顶、70天建成、120天交付”“全国首个’硬件+软件’的鲲鹏生态基地”“3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在湖南湘江新区,一座以“鲲鹏”命名的产业园区拔地而起。

随着湖南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激活产业链的同时,也给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在安化,5G技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正让黑茶这个千年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依托互联网科技,茶旅文康协同发展,精细化农业开枝散叶。

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湖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

与此同时,湖南持续加大开放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2019年湖南进出口总值4342.2亿元,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比2018年同比增长41.2%,增速全国第一;贸易顺差1810亿元,扩大86%;“湘欧快线”已开通至欧洲、中亚27个国家的11条线路,综合运营能力跻身全国中欧班列五强。

9月21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明确了“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战略定位,成为国家的“试验田”之一。

创新,即是湖南在这块实验田上耕耘的重要方式,湖南正通过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湖湘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b4b08675-3a49-4a4b-b84d-c03c2e2429cd.jpg

新田县芙蓉学校。

以民生为初心,以民心为参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湖南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复工复产复业严重受挫。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湖南组织“返岗直通车”“返岗专列”,将农村务工人员“点对点”送往全国各地企业。上半年,组织“返岗直通车”7986趟次,直接输送22.65万人,引导924万人安全有序返岗,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99.78%。

各种稳就业保就业举措齐头并进,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1-8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85万人;8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1%,控制在4.5%目标范围内。

2017年至2019年,消除大班额连续3年被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湖南自2017年启动消除大班额专项工作,目前已累计消除大班额4.15万个,大班额占比降至3.1%;超大班额数由原来的1.9万个、占比11.2%实现清零,两个比例降幅均居全国首位。

为让每一位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湖南自2017年启动“芙蓉学校”建设,到2021年将在71个县(市、区)建成100所芙蓉学校。

目前,100所芙蓉学校均已开工建设,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40所,实际招生44850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公开承诺为民办理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而且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完成重点民生实事50项。截至8月底,今年全省12件重点民生实事22项指标总体进展顺利,其中7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