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在株洲下线,打破了德、日等国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全球首列应用于机场捷运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在株洲下线,将运行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株洲,这座承载了新中国工业荣光的老工业城市曾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老化等“共性”难题。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这个先后诞生了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等中国工业史上近300个第一的老工业城市,面对“卡脖子”环节,深刻明白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自主创新,如今,株洲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涅槃重生”。
未来五年要建黑灯工厂
在中车株洲研究所的智能制造中心的恒温恒湿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协理员潘自强透露,中车株洲所要在5年内把制造中心建成无人智能车间(“黑灯工厂”)。
早在2016年,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就按照工业4.0标准建造了轨道交通行业全球首条智能生产样板线。改造后,生产线可以节约5名操作工,提高生产效率30%。研制试运至今,样板线已成功实现13种功率模块产品混流共线的柔性生产,质量水平达到一次交调合格率99%以上,效率提升30%以上。
当下,株洲产的旅游小火车相关产品也开始走出国门。6月,由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双轨旅游车核心部件,陆续装车从株洲田心出发,运往韩国海云台。
潘自强说,中车株洲研究所计划结合大数据分析、SPC分析等,继续改善样板线制造工艺,并在5年内实现复制推广,将制造中心建成轨道交通行业首个无人智能车间(“黑灯工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64家企业进出口额实现倍增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跃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一类地区第一,技术合同交易额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工作居全省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值2倍……这是中国动力谷高速前行的强力引擎。
成功斩获青岛138台新能源客车订单,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云验车”验收新西兰133台新能源客车。9月16日,中国动力谷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双喜临门”。
一内一外,利好消息印证着中国动力谷大中小型企业两条腿走路的努力和成绩。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全新指引下,嗅觉敏锐的株洲企业,正积极参与国内循环的生态构建。
数据显示,1月至7月,全市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分别达到了30.9%、29.6%,73家企业实现进出口业绩破零,64家企业进出口额实现倍增。“内外兼修”中,株洲的双循环血脉持续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