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长沙报道
10月20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湘宣讲。6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分别讲述了自己身处脱贫一线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现场与会者被深深触动。
郑月娥:建设船民安居工程 让以海为家的他们上岸定居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以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讲述的家乡下岐村船民从以海为家到上岸定居的故事开篇。
郑月娥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她争取各级补助资金670万建设船民安居工程,解决了最后一批120户642人上岸定居问题,使以海为家的渔民全面“搬上来”。她创新管理机制,推行“党员代办制”,网格化搭建服务平台;依托“渔民夜校”,开展送生产知识、技术活动,解决了渔民上岸定居的生活困难,实现渔民“住下来”。实行党员“多对一”结对帮扶,采取介绍务工、申请发展资金等方式扶贫,9户贫困户于2017年全部脱贫。同时,立足滩涂资源,升级改造450亩养殖塘,使村集体收入达到63万元。并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带动60户村民发展商贸、零售等第三产业。2019年,下岐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814元,为渔民“富起来”助推一把力。
支月英:远离家乡40年扎根山村的女教师
年近60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则声情并茂地讲述了40年来她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奉新县边远山村的任教经历。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选择了海拔近千米且交通及生活极为不便的泥洋小学任教,后又辗转更偏远的学校白洋教学点,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
40年,风风雨雨,支月英从未动摇心中的执念,一直坚持心中那份教育扶贫的理想。她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她坚信,坚守才有希望,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支月英40年的乡村教师生涯是教育扶贫路上的生动实践。
40年里,支月英还资助了2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培养了1000余名贫困山区孩子。正是因为支月英40年的坚守,才让一个个山里的孩童,越过崎岖小路,走出葱郁大山,迈向辽阔未来,追逐美好梦想。
陈灿平:成为第一“网红县长” 只为茶叶走出大山
西南民族大学挂职干部陈灿平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担任了3年县常委、副县长,在这期间,他躬身入局,开辟了信息化扶贫助农新路径。
2018年,陈灿平在长沙主持建成全国第一个县域经济离岸孵化器——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聚才引智,使安化黑茶线上销售额扩大到3.3亿元以上。
2019年,他又负责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全国第一通过验收认定,为扶贫支柱产业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疫情期间,陈灿平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利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1500万元,帮助近千人脱贫,带动本地扶贫助农产品网络销售超过1.8亿元,成为全网第一“网红县长”,引领全国基层官员直播带货潮流。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为全国多个产茶县提供了信息化扶贫助农“安化模式”。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扶贫协作与老区建设处:助力93个贫困县脱贫攻坚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扶贫协作与老区建设处四级调研员唐咸武分享了其部门获得2020年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的工作经验。
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广东省扶贫办扶贫协作与老区建设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工作协调机制、“财政主导、社会助力”资金支持机制、“志智双扶、双向互动”人才支援机制、“龙头引领,梯度转移”产业合作机制、“政府搭台、企业运作”消费扶贫机制、“精准对接、精细服务”劳务协作机制和“广泛参与、全面覆盖”携手奔康机制,推动广东助力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
2016年以来,广东省已累计向4省(区)援助各类资金659亿元,引导投资3300多亿元,派出7个省级扶贫协作工作组以及党政干部1100多人次、教师和医生1.3万多人次,帮扶194万贫困劳动力外出或就近就业,已带动4省(区)的71个贫困县摘帽、8600多个贫困村出列、近380万贫困人口脱贫。
潘健章:创新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助村民致富奔康
广西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健章讲述了通过自己创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励志又奋进。
潘健章21岁开始创业,成立了佛山市南海嘉恒鞋厂。经过数年奋斗,他成为当地最大的鞋企纳税大户。
2010年在河清四村党员和群众支持下,潘健章担任河清村第四支部书记并带领村民致富奔康。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成立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潘健章又担任主任,开始以上林县为试点探索”双培、双带、双促”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创新模式,4年多来为广西上林县培育了416位创业致富带头人,其中325位创业成功,培育淡水龙虾养殖产业作为特色扶贫产业,孵化了17个合作社近100名创业致富带头发展龙虾养殖13000亩,特色产业共带动全县5000多户贫困户通过特色产业增收超5000元,实现稳定脱贫。
2019年,潘健章加足马力,为江西新余市培育164位创业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探索“众筹”模式,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桂花鱼产业作为扶贫产业落户当地。
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探索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的创新模式,继续扩大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的范围,助力广西、江西、湖南等更多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一支不走的农村工作队,使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刘斌:胳膊变“翅膀” 养羊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80后的刘斌有着与年纪不相称的老成,失去双臂的他,如今已是淳化博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斌出生于陕西咸阳,23岁时,因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双臂。生活的苦难曾经也把他打败,消沉过,气馁过,但最终,肩头的责任,让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我不能放弃,不能认输。没了胳膊,还有腿,还有命。”刘斌咬起小木棍在窑洞墙上刻下“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激励自己一定要活的更好、活出个人样。
17年了,刘斌通过养羊带领家人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他富起来后不忘穷乡亲,2017年发展养羊合作社,通过养羊产业并带动村里6户困难群众成立养羊合作社顺利脱贫,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走上富裕之路。
2018年12月,刘斌入选“中国好人榜”。2018年12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与此同时,刘斌还参加了淳化县“扶贫故事宣讲团”,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引导群众,鼓足勇气,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并多次外出进行扶贫扶志宣讲活动。
“虽然意外让我失去了双臂,但党的恩情、国家的扶贫政策却给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刘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