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丨林中之城活力澎湃——郴州市“十三五”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0-10-22 15:10:42 湖南日报
作者:李秉钧 颜石敦 罗徽 编辑:杨雁霞
字号:

10月15日,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湖南分会场活动在郴州市启动,该市“双创”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十三五”期间,郴州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全力以赴“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古老的林中之城,活力澎湃,发展强劲。2019年,郴州企业主体数由2015年28025户增加到48698户,新增注册企业主体数由6176户增加到9387户,增幅分别达73.8%、52.0%。

立足资源优势,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郴州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矿业经济曾一度占全市生产总值5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70%以上、财政总收入60%以上,可谓一矿独大。

然而,因矿业结构“散、小、差、乱”,布局混乱,无序开采严重,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郴州以开放促转型,着力走出传统资源依赖路径,扎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传统资源型经济逐步实现从多向少、从地下向地上、从单一向多元、从黑色向绿色、从传统向现代的“五个转变”。

10月中旬,在临武县镇南乡油茶林里,密密麻麻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压枝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开矿,钱是赚得快,但安全压力大。如今转型搞农业,收入差不了多少,但心里踏实。”当地种植大户郭勇说,他不仅自己种了8000亩油茶,还带动106户农民成立合作社,开发高脂松、红豆杉等经济林木2000亩,办起了鸡场、鹅场,搞立体生态农业。

郭勇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随着郴州进一步对外开放,加速向外向型经济转型,矿老板摇身变成种植大户,这样的例子在郴州屡见不鲜。

近年来,郴州强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完成了19个重点矿区的整顿整合,矿业秩序实现优势资源向行业龙头和战略投资者集中,为安全生产、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为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郴州按照一个优势矿种对接一个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先后引进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化集团、云南锡业等央企和战略投资者,逐步形成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同时,郴州又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通过对外招商发展产业,已形成石墨新材料、大数据、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矿物宝石、装备制造及农用机械9大优势产业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有现代服务业配套和支撑。郴州以城市经济、高铁经济为主导,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绿色产业,打造了湘南物流园、铁海联运等一批大型物流平台,建设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商业场所20多个,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没有影响郴州发展,而且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同步提升。

建链强链补链,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十三五”期间,作为湖南“南大门”,郴州围绕国家级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建设,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市里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开展‘产业招商年’活动和开放崛起‘五大对接行动’等。”郴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外宾介绍,郴州立足9大优势产业链、6大产业集群和5大重点产业,瞄准对接“三个500强”,大力推行产业链整体转移、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的高效招商模式。

2017年12月开工建设的郴州经开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中国)产业园,已引进日本住井工业、天珑芯科技、鑫泽科技、熊本控股、日佳新材料、迦和新材料、伟一新材料、众拓新材料等电子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28个,初步形成了一个上下游体系完整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做出了示范。

近5年来,郴州招商引资注重建链强链补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担任产业链链长,并建立产业链长负责机制,形成了一套领导指挥系统、一套目标责任体系、一套考核评价体系、一套配套政策措施、一套调度运行机制。

同时,各产业链链长带头开展精准招商。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开展各类型“请进来”“走出去”招商活动200余次,对接正威国际集团、长虹电子、华润集团、正邦集团、中国广核能源、深圳华强、上海电气、中国航天建设等500强企业100多家。

今年前8个月,郴州各产业链链长开展精准招商活动40余次,新引进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招商项目225个,总投资916.98亿元。其中,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7个,总投资127.41亿元。

通过链式招商,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临武宝玉石文化产业园、嘉禾铸锻造产业园、宜章氟化学产业园、汝城广东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永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链式园区相继建成,蓬勃发展。

近5年来,郴州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连续居全省第2位,实际到位内资总量连续居全省前3位;外贸进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也连续居全省前3位。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汝城县文明乡沙洲瑶族村引来众多游客参观学习,每天接待数千人次。

讲解员朱淑华介绍,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发生在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沙洲村由此成为人们向往的红色村庄。

汝城县抢抓机遇,建立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包括红色文化陈列馆、特色瑶寨、田园综合体等,带动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如今沙洲村,跟几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统筹城乡、“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

天赐华夏,别样郴州。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是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山清水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郴州飞天山时赞叹:“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

近年来,郴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出台了《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郴州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同时,紧抓获批为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契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全市面貌焕然一新。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50大氧吧城市”……一张张靓丽名片,令外界对郴州刮目相看。

走在郴州大地,满目葱茏,一个个湘南民居传统村落勾起多少人的美丽乡愁。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平村、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庄园小埠村……让游客流连忘返。

目前郴州建成全国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多个、市级200多个,是全省美丽乡村最多的市州之一。

以美丽乡村为平台,郴州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已成功创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大批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一庄园一风景,一基地一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布局。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郴州农产品享誉全国。汝城县泉水镇的辣椒、临武县舜峰镇的香芋闻名遐迩,汝城白毛茶、资兴东江鱼、舜华临武鸭、桂东玲珑茶举国皆知,郴州禾花鱼、永兴冰糖橙、宜章脐橙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郴州将美丽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原动力,休闲农业收入连年保持20%以上增幅。

林邑美了,产业兴了,百姓笑了。2018年,郴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406元、15018元;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8%。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