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抗美援朝老兵张青松:回忆70年前的烽火青春

2020-10-24 15:45:15 红网
作者:郭薇灿 通讯员 罗艺瑶 编辑:高芹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通讯员 罗艺瑶 怀化报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老歌中所承载的历史,是沉甸甸的。在湖南怀化怀仁晋源老年公寓里,老兵张青松总爱哼唱着这首歌,因为,他的青春深深藏在了这首当年出征的战歌中,歌声虽算不上慷慨激昂,但正是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报名参军

张青松1932年11月出生于麻阳县文昌阁乡,父母一共生育了12个子女,他排行老大。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加上孩子多,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想吃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望。作为家中的老大,很小的时候他就帮着父母干活,12岁就独自上山砍柴去集市上卖。

1951年春天,张青松在集市上卖柴火,遇到了当时留在湘西剿匪的47军解放军战士,他们正在向集市上的老百姓打听去四川与贵州交汇处的路。张青松在旁边听到后,就主动提出来给他们带路。“我可以帮你们带路,虽然我不知道怎么走,但我是当地人,方便去打听。”他们一听就乐了,觉得这个小孩挺有意思,也有些胆量,就同意了。

一路上,张青松听到了许多关于解放军的故事,心中燃起了对军人的崇拜。张青松问他们:“当兵有饭吃么?”“有!当然有饭吃,你去管饱。”听说部队有饭吃,张青松更加坚定了想去当兵的愿望。

走了两天的路,终于将他们带到了目的地,张青松立即不知疲倦拼命地往家赶,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打算参军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听到他想去参军,当时就表示不同意。一方面怕他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另一方面,张青松是老大,走了家里的活就没人干。可张青松的心意已决,不顾父母的反对独自就跑去参了军。

“你们这里招兵吗?我想当兵,别看我年纪小,我很能吃苦,力气也大。”当时负责招兵的人被张青松逗乐了,反问:“你为啥想当兵?”张青松说:“因为当兵光荣,保家卫国,我还听说部队有饭吃,我想吃饱饭。”就这样,张青松参军入了伍。

初到朝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51年3月,张青松所在的47军接到了前往朝鲜的命令,刚入伍不久的张青松也在出征的行列。部队从麻阳出发,先到常德住了一晚,第二天赶到长沙坐火车一路北上,然后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境内。

在火车上,张青松虽然知道在战场上随时可能会失去生命,但内心并不害怕。他想起了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做人一定要有骨气和志气”,自己也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

到达朝鲜后,他和战友们从鸭绿江步行前往目的地。为了避免敌军飞机大炮在路上偷袭,他们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赶路,一走就是好几天,脚被鞋子磨出许多血泡,但也没吭声。一路上披星戴月,终于赶到了目的地—仁川。

随后,张青松被分到47军警卫营二连十班,他们这个班作为二线的后备军时刻准备着为前线战士做支援。

后备军的日常就是站岗、放哨。日日夜夜,敌人的飞机时不时在头上盘旋,战友们冒着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两个小时轮一班的站岗。

申请赴前线

“科长!我申请去前线,我到朝鲜来,我就做好了不回去的准备”。第二年,张青松被调到后勤部当警卫员,相比二线更加安全,但张青松一直想去前线,于是,主动找到警卫科的科长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长愣住了,他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任何岗位都很重要,你先待在这,等待命令”。科长没让他多说话,就打发他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张青松又跑去申请赴前线,还是没得到批准。但张青松仍然不死心,隔一段时间就申请一次。后来,科长安排张青松去汽车连当通讯员负责送信。

记得有一次,张青松在送信的途中,看到山上大树旁有一个影子在晃动。机灵的张青松躲在树后不动,看到没啥动静,就偷偷爬上山,得知他不是我方的兵,张青松立马对准他开枪,但很可惜没打中,让对方跑了。

1954年4月,张青松所在部队接到回国的命令,从朝鲜撤出回国,到了广西桂林市又接到命令在此停留修整,直到1957年复员,1958年,张青松被安排到怀化市湘运运输集团工作。

记者手记:

谈起那段在朝鲜的岁月,张青松老人神采飞扬,那首志愿军战歌也是反复吟唱。张老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英雄,只是一名军人,尽着军人应尽的义务。但从另一个视角看,他虽然没有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是军人的牺牲奉献又岂止在一线啊。在朝鲜的3年里,他和众多的志愿军战士一样,默默无闻却做着意义非凡的事情,献出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一腔热血,他们都无愧于志愿军战士的称号!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