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建军 记者 宋美君 衡阳报道
高耸的安置新房、宽敞的小区广场、翠绿的树木草皮、完善的配套设施……10月30日,在衡山县开云镇沙泉社区兴裕安置小区,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易地扶贫搬迁户曹晓文在自家阳台眺望着整个小区,崭新的环境,他怎么都看不够。
两年多前,曹晓文一家4口还住在开云镇金石村,“那时全家就挤在一间残破不堪的土坯房里,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出门买个日用品都要走6里路……跟现在比,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曹晓文一家“穷窝”换“新房”是衡山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过上幸福日子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衡山县共投入资金6610.6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17户1090人,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同时,该县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后续产业扶持”的脱贫攻坚之路,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高位推进“挪穷窝”
长江镇石桥铺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南岳衡山,五岳独秀,衡山县因此而得名。延绵不断的山脉造就了衡山,也把现代文明挡在了山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衡山的个别地区因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
“易地扶贫搬迁是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滞后地区的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措施,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贫困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县委书记尹培国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
衡山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高位推动、高标准建设。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并组织纪委监委、发改、财政、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28个部门成为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
科学选址“守红线”
易地扶贫搬迁,首先要科学选址。
“要精选出最好的地方给老百姓住!”县委副书记、县长蒋青说。按照这一理念,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各地的安置房(点)都要符合“三靠近”的原则: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同时,每个安置房(点)都要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幅度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县联席办牵头,县扶贫办、县发改局以及全县各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深入各乡(镇)村(社区)进行精准识别,对全县5000多户、1.8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前后4轮的调查摸底、评议公示, 历时半年,8易其稿,最终将全县的搬迁对象数字定格为“317户、1090人”。
除了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史上最严”,这次扶贫搬迁还有两个“硬杠杠”,一是人均住房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二是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30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的是扶贫房,不是一步达到小康的富裕房,要坚决防止举债建房,因搬迁而增加贫困户的负担。” 县委副书记段晓赛说,坚守这两道“红线”“底线”,衡山一把尺子量到底。
安置不搞“一刀切”
走进长江镇石桥铺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幽雅的环境、宽敞的马路、齐备的基础设施,孩童们追逐嬉闹,俨然一幅悠然的农村生活画卷。
2018年1月4日,长江镇举行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仪式,全镇24户69名搬迁群众全部搬进了新房子。其中,9户26人“拎包入住”进了石桥铺社区安置点,成为了“街上人”。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衡山县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当地的实际,尊重村民的意愿,采取小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相结合方式。其中,“小集中”安置点规模都不大(3—9户)。一般选择交通便利、资源较多、距离原居住地较近的地方建安置点,政府统一建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主任、县发改局局长柳红军介绍,这种模式根据搬迁户的意愿及自身条件,量体打造搬迁地,政府易于操作,百姓乐于接受。
目前,全县集中安置共建设安置点13个,住房74套,安置搬迁人口260人,实施分散插花式安置830人。据悉,这种小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相结合方式还得到省联席办的充分肯定。
“五个统一”保质量
开云镇沙泉社区兴裕安置小区。
背靠G240国道,左边是派出所,右转去集镇和学校,不远处就有医院……开云镇沙泉社区兴裕安置小区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越。据介绍,这块地曾是商业用地,遭不少地产商“惦记”。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选址规划时,镇党委负责人亲自挂帅督办,拍板将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配给了9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对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程,衡山县实施“统一选址、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的“五个统一”标准,致力将项目打造成为“风貌统一、质量可靠、配套完善、群众满意”的新农村风景线。
为确保安置选址的科学性、安全性,县联席办牵头,国土、环保、规划等部门对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选址规划进行了三轮实地复核,确定了256个安置点;根据搬迁户人口数量,县设计院量身打造了6种户型,每种户型提供两套设计图纸供搬迁户选择。
2017年7月,衡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54个标段同时动工。仅用半年时间,全县12个乡镇317户房屋主体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完工,工程进度在全市名列前茅。
“一块菜地”好温馨
搬迁户也能在家门口种菜。
在岭坡乡潮水村集中安置点,搬迁户罗胜初肩扛锄头出门,喜气洋洋提着新鲜蔬菜回家。他指着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菜说,这都是自家种的,大部分自己吃,吃不完就拿去卖,又多得一份收入。
据悉,该安置点位于村部附近,占地面积2.5亩,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2017年12月建成投用,贫困户罗胜初等4户15人从“土窝窝”搬进亮堂堂的新房。为解决他们基本的生产生活问题,乡、村两级特意为这4户开发菜地2.4亩。
原来,不少群众虽然住进了新房,实现了就业。但“进城买根葱嫌贵”,种地务农的习惯依然难舍。“一块菜地,一片温馨。菜园子一方面为搬迁户节约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搬迁户故土难离,乡愁难解的情绪得到释放。” 岭坡乡负责人说。
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在精心服务搬迁户的过程中,“一块菜地”这样的温馨故事还在衡山多地上演。
干部带头解“心结”
县联席办工作人员到易地搬迁的村民家中回访调查。
搬房容易搬“心”难。贫困户“洗脚上楼后”,不会用管道煤气、不会开防盗门、电视信号不会调……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在搬迁群众那里可能成为决定“我要不要留下来”的大事。
针对搬迁群众的种种顾虑,县、乡、村干部一头扎进搬迁户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县委书记尹培国,县委副书记、县长蒋青,县委副书记段晓赛等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经常采取“两不一直”的方式,直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一线,现场督查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现场督导相关问题。
福田铺乡石东村易地搬迁户易春辉家在旧房拆除时也遇到了难题。家中90多岁的老婆婆因不舍得旧房被拆除,对拆旧工作进行阻工。婆婆年岁已高且思想守旧,面对工作人员的劝说十分排斥不解。为了顺利完成拆旧复垦工作,乡党委委员旷文清、国土资源所长王如松等顶着炎炎夏日多次上门做工作。最后在其孙子及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家才同意拆除旧房,安心搬进新房居住。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分管脱贫攻坚的副县长黄润葵介绍,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户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全县各级积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同步建起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综合服务到平价购物,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卸下“包袱”。
“安居”“乐业”不分家
2018年1月,长江镇24户搬迁群众喜迁新居,政府为搬迁户们送来春联。
走进开云镇世上新村,千亩油茶林正在微风中摇曳。近年来,该村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经种植油茶上千亩、猕猴桃约80亩,并成立了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村支书彭建青介绍,在千亩油茶林中,特划出27亩归村里7个易地搬迁贫困户所有。这样一来,这7户贫困群众就有了双份收益。等油茶丰产时,不仅共有这27亩油茶林的全部收益,其他油茶林,他们也有分红。
安居乐业不分家,住上好房子,挣到“红票子”,才算好日子。县联席办和扶贫办制定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实施方案,从专项资金中安排人均6000元后续产业扶持资金,立足安置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后续产业扶持。
在衡山,采用“基地+产业+农户”模式的还有开云镇皇茶产业园、永和乡沃柑冬枣基地、开云镇油茶基地、衡岳中药饮片种植加工基地、白果镇万合旅游公司等,通过产业帮扶,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开云镇皇茶产业园被列为省级扶贫企业,衡岳中药产业扶贫项目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此外,衡山县还采取直接帮扶与委托帮扶相结合的模式,全县317户搬迁户,70%采取委托帮扶模式,把搬迁户链接到产值效益好的企业入股分红;30%采取直接帮扶模式,主要发展养殖和种植业。
“授人以渔”安民心
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现在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搬过来之后不愁出路了!” 长江镇高观村搬迁户唐金根一提起钱袋子就笑得合不拢嘴。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长江镇全力促进就业。通过对搬迁户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核查,结合实际,该镇制定了就业帮扶工作清单,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全镇建成裕湘种养家庭农场、盈佳种养专业合作社、瑞田农业公司3家扶贫车间,28人易地搬迁户实现就业,其中县内就业5人、县外省内就业6人、省外就业17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衡山县政府督办专员杨超群介绍,把“技能培训提升一批”作为搬迁户就业的重头戏来抓,对所有有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每人至少有一技之长,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据统计,全县317户搬迁户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有271户,实现1人稳定就业的有249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经典名句跨越时间的长河,传播至今。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响起,衡山县正逐浪时代潮头,以战天斗地的冲劲与毅力,去追逐新时代的广厦之梦,去书写全面小康的幸福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