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精神矍铄、充满劲头。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红网时刻记者走近这群抗美援朝老兵身旁,聆听他们的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浴血岁月。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致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老兵 梁绍辉
红网记者 汪衡 朱丽萍 长沙报道
“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当熟悉的音律再次响起时,90岁的梁绍辉马上就用低沉的声音跟着唱起来。
伴随着歌声,梁绍辉老人抗美援朝的故事,如同一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1949年8年,年仅18岁的梁绍辉应召入伍。因表现优秀,后到华中军政大学炮兵学习班学习。
1950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梁绍辉原本平稳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梁绍辉在镜头前展示标准敬礼动作。
1951年10月份,20岁的梁绍辉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即向朝鲜开拔。“停停走走,坐了20多天的车。”梁绍辉年纪虽然很大,部分记忆也开始模糊,但关于抗美援朝的部分记忆,却如刀刻斧凿般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从武汉出发,火车、大篷卡车,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交替乘坐,经过20多天,梁绍辉来到了辽宁丹东,隔着鸭绿江,他就能看到朝鲜。经过2个多月的休整,梁绍辉正式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战场。
梁绍辉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
“我是一名炮兵观测手。”说到这里,梁绍辉的声音一下子大了很多,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是首批入朝参战的兵种之一,也是战场上的重要火力。作为炮兵的“眼睛”,其意义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为各种中等射程火炮指示目标外,还可用于侦察地形,搜索目标,观察弹着点,测量角度,判读距离等。
因受当时设备限制,梁绍辉需要深入到战场边缘,有时候找到合适观测点后,一趴就是一天。眼前看到的是美军轰炸机下的“炮弹雨”,耳边听到的是不断爆炸的轰鸣声。
冬天满山冰雪,零下20℃的气温,梁绍辉卧雪眠霜,只为给身后的炮兵团提供最准备的数据。
梁绍辉冻伤的双脚。
脱下梁绍辉的袜子,他的脚上还遗留着当年因冻伤而糜烂、溃疡留下的疤痕。每到天冷时,脚仍会隐隐作痛。
1953年4月份,梁绍辉因为冻伤而引起发烧、肺炎,被迫转移到国内长春修养。经过1年多的时间,梁邵辉身体好转。
每当提起朝鲜战场的事情,这个面对敌人枪林弹雨也毫无惧色的铁血汉子却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重复说着“当年那一仗打得太惨烈了。”
来源:红网
编辑:肖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