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挑起富民“大梁” 衡山县产业帮扶100%全覆盖

2020-11-17 17:22:37 红网
作者: 夏建军 张继红 宋美君 编辑:李璐
字号:

微信图片_20201117164409.jpg

茶叶圆了“致富梦”。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建军 张继红 记者 宋美君 衡阳报道

前不久,一辆辆满载鸡苗、饲料和化肥等帮扶物资的卡车开进衡山县新桥镇12个村(社区)。在物资发放间隙,畜牧、农技、林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开展种养技术指导。“脱贫路上我要加油干,将政府扶持的衡山黄鸡养好,全家脱贫就有底了!”新桥镇查泉村贫困户阳更明领到50多只鸡苗和3包配套饲料后满怀信心地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衡山县坚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核心举措,积极培育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全县乡村处处涌动着产业扶贫的股股激流——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扶贫基地、开展消费扶贫……全县正朝着脱贫攻坚目标攻坚克难,稳健迈进。

高位推动,产业帮扶“100%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01117164422.jpg

在衡山萱洲农业发展公司采摘园区,红润的脆桃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游览、采摘。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衡山县委书记尹培国告诉记者,他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抓好剩余贫困人口“清零”,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近年来,衡山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产业扶贫工作,县委书记、县长每年超过20次进行专门调研、部署、调度,以县长为组长的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县产业扶贫工作推进。

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蒋青介绍,去年衡山县本级财政专门安排了1600万元产业扶贫预算,制定印发了《衡山县产业扶贫工作实施细则》《衡山县产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衡山县“千企帮千村”产业扶贫行动方案》等文件,对全县各级各部门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细化,并明确所有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经济组织倾斜。

为确保产业帮扶全覆盖,该县安排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等入户调查,根据贫困户的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通过直接帮扶或委托帮扶的模式进行了利益联结,确保贫困户在五年内都能获得持续、稳定的产业收益。

截至目前,全县26个贫困村都建立了扶贫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一村一品”地方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全县有19个贫困村通过1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产业。

突出优势,全力打造“一县一特”

微信图片_20201117164414.jpg

衡山黄鸡已成为该县“一县一特”扶贫主导产业。

衡山黄鸡是湖南省独特的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种,在我国优质肉鸡的类型中属于特优质型,在粤港澳等地区非常受欢迎,长期供不应求。

为打造可以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衡山县引进投资4亿余元成立了华隆生态农业公司,建设从黄鸡提纯复壮到种鸡繁育、技术服务、合作养殖、保底回收、屠宰加工、冷藏物流、市场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全力把衡山黄鸡打造为该县“一县一特”扶贫主导产业。

目前,全县有1700多户贫困户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从事衡山黄鸡养殖,既有每批养殖几十只的散户,也培养了一批规模化养殖的大户,由华隆公司提供经过7次防疫的45日龄至60日龄的青年鸡给贫困户,并负责技术服务和保底收购,把贫困户的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因品质优良,绝大部分贫困户养殖的衡山黄鸡还没有出产,就被电商平台、企事业单位和外销鸡贩预订一空,价格比普通鸡市场价高出一倍。长江镇新源村贫困户曹国安通过产业扶贫帮助他学习掌握养殖技术,扶持他进行标准化养殖,现在他每年养殖衡山黄鸡1万余羽,家庭年产业收入达到8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2019年,衡山县“衡山黄鸡”出笼850余万羽,形成全县性的产业规模优势,确保了发展衡山黄鸡产业的贫困户获得稳定可持续的增收。

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一村一品”

微信图片_20201117164418.jpg

油茶丰收,贫困户喜笑颜开。

福田铺乡石东村是衡山县26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村集体成立了扶贫合作社,全村67户贫困户把到户产业扶贫资金投在合作社里分红,县财政又安排了10万元贫困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建设了一座红薯粉丝加工厂,由于品质过硬,产品供不应求,零售巨头“步步高”对其抛出了每月30吨的订单。

近年来,衡山县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安排了专项的贫困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全县26个贫困村都建设了“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地。

说起“一村一品”,衡山县委副书记段晓赛“数如家珍”:“如萱洲镇萱洲河社区衡山红脆桃、永和乡龙凤村沃柑、福田铺乡石东村红薯粉丝、岭坡乡灯山村清水鱼、白果镇湿田村板栗、白果镇万家村优质稻、贯塘乡五星村朝天椒、新桥镇查泉村小龙虾、店门镇茶源村衡山黄鸡等,依托‘一村一品’扶贫产业,这些贫困村都实现了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龙凤村沃柑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基地流转土地5000多亩,最多时一天有400多人做工,长期务工有20多人。目前正在建厂生产沃柑酒,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更多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通过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衡山逐渐形成了产业规模和集约优势,“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品”等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经成型。贫困户产品有保底收购、技术有指导培训、务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还有分红,在脱贫的路上步伐越迈越快。

精准施策,产业帮扶“一户一策”

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必须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个体差异相匹配的个性化、精细化脱贫之策。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衡山县积极推动实施“一户一策”精准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找到适合且有效的脱贫路子。

首先,全县各乡镇组建了产业扶贫入户调查组,做到贫困户家庭情况清、发展意愿清、产业选择清、帮扶措施清、利益联结清、发展收入清、帮扶干部清。

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该县发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产业发展意愿通过经济组织直接帮扶,没有劳动能力或在外务工的贫困户通过经济组织委托帮扶或股份合作帮扶享受产业发展成果。同时,择优选聘了376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承担贫困户发展生产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为贫困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指导服务。

衡山县还在全省率先应用大数据平台对产业扶贫进行信息化管理,把全县所贫困户基础信息和产业帮扶信息录入系统,全县产业扶贫资金流向、贫困户帮扶措施和收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和帮扶情况等在系统上一目了然。

资源整合,统筹推进“三产融合”

微信图片_20201117171808.jpg

“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衡山皇茶文化园。

11月11日,12台旅游大巴载着500多名游客来到衡山县双全新村旅游点,观红色景点、看文艺大戏、品衡山白茶、买扶贫产品……体验一场满心欢喜、满载而归的乡村旅游之余,游客们还通过以购代捐,以实际行动助力旅游扶贫。

在当前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下,衡山县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区位、交通、旅游等优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分工明确的扶贫产业体系。一方面引导横向整合资源。如引导永和乡、萱洲镇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批发商联合成立水果行业协会,从生产、收购、冷藏、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协同效应,扩大产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打造垂直产业架构。如湘宏食品公司与贯塘乡合作在全乡发展辣椒种植,由公司负责产业前端的辣椒苗繁育、技术服务和产业后端的收购加工、市场销售等,当地农民合作社负责标准化规模种植,实现产业协作。

——通过推进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和开放强农行动,该县扶贫产业在近两年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衡山红脆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6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7个扶贫产业基地建立了物联网生产质量追溯系统,3个产业扶贫基地被评定为特色农业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全县规模农业产值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

——农旅结合推进扶贫产业向纵深发展。近两年先后建设了白果镇“花果山西游洞天”、萱洲镇“虎山福地”、“四季花海”、店门镇“锦盈山庄”等乡村旅游景点,带动了贫困地区乡村产业的发展。其中,“花果山西游洞天”项目通过委托帮扶白果镇1300余名贫困人口注入200余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现已发展为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安排了近40名贫困人口在景区就业。

产业强,群众富。衡山的产业扶贫探索和实践,成功把贫困村和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增收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