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开展农网改造升级。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湖南,国资国企不负使命,奔赴大山,摩擦出怎样的火花,释放出何种惊艳力量?11月9日起,红网时刻开辟“脱贫攻坚·国企力量”专栏,带您循着湖南国资国企的脚印,以一个个鲜活的扶贫故事,见证省国资委60多个产业项目,在21个对口帮扶贫困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动人画卷。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开展农网改造升级。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芳 通讯员 罗坤 聂路纲 报道
连日来,湖南全省气温普遍已下降到9—13℃左右,一些县城山区气温更偏冷一些。在邵阳市新邵县海拔800米的小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泽荣招呼着扶贫队的工作人员在家坐下,拖过来一台电烤炉搁在大家跟前:“天冷了,来暖暖——”刘泽荣说,这要在以前,可不敢用电烤炉,立马会跳闸的。“这还多亏了你们电力扶贫队!你们帮我们农网改造,打造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村民们脱贫了,致富了,能用上电,还舍得用电了!”
小河村,是国网湖南电力所属各单位定点帮扶的162个村中的一个。近年来,国网湖南电力累计投入317.57亿元进行农网改造,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完成公司供电的6423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实现自然村全部按标准“动力电”。同时,开展光伏扶贫,驻村帮扶激发脱贫动力,精准实施“教育+就业”扶贫……如今,其所帮扶的162个贫困村均已脱贫出列——
国网湖南电力驻村第一书记曾勇帮助贫困户整修照明线路。
浏阳田溪村:
贫困村“蜕变”旅游村
由长沙城区一路向东百余里,是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熟悉这里的人知道,2015年之前,田溪村还是个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
到今天,不到五年时间,田溪村一跃从贫困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什么田溪村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指着村里头鳞次栉比的民宿客栈和新房,田溪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纪煌兴奋地告诉记者,在2015年,田溪村响应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村民众筹共建模式,分期众筹打造了集观光、体验、民宿为一体的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景区打造,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力供应。许多景点用电容量达20千瓦,设备启动电流达40安,没有供电公司强有力的供电支撑,再好的景点创意都是空谈。”
为满足景区不断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国网浏阳市供电公司全力支持配合当地旅游项目建设,深入现场仔细调查研究,根据景区远景规划和负荷预测,超前配网规划设计,同时为解决景点开发施工用电电源问题,由张坊供电所(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实行跟踪服务,坚持哪里有需要“电雷锋”就出现在哪里,对所在配电变压器进行增容,对盘曲在陡峭峡谷的老旧线路进行改造,将合格的电源送到千米之外的景点。
今年7月下旬,峡谷七彩玻璃漂景点用电负荷显著增加,原有的三相直通表计有些不堪重负。国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邱灿林带领队员,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便完成了从表计申请、材料组织到改造施工,赶在周末旅游小高峰来临前完成了抢修任务,为景区商户以及游客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保障。同时对村所在10千伏线路进行绝缘改造,减少雷电破坏,提高供电可靠率。
走访中,曾经的贫困户、现利用旅游搞民宿的陈本辉指着家里的12台空调说:“这若是放在五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告诉记者,因为有了稳定供电,村里民宿从零增加到了63家。
国网湖南电力驻小河村扶贫队队长谢历冰和村民一起在黑木耳基地查看木耳长势。
在邵阳小河村举办网络直播带货。
邵阳小河村:
变“输血”为“造血”式扶贫是“秘籍”
“这里有超过30种特色产品,全部来自扶贫地区的高山峡谷,它们在自然的阳光雨露中生长,用最原生态的手法加工,买它买它买它,获得独一无二的使用感受和消费体验……”
在湖南省扶贫办指导下,国网湖南电力联合专业平台,对其定点帮扶的贫困地区开展了首场专业网络直播销售活动,短短1个小时内,累计观看流量超过80万人次,成功“带货”3600单,总金额30万元。
“可算找到一条好路子,安心不少!”国网湖南电力驻小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历冰行色匆匆,直播刚结束,他就又马不停蹄地组织村民按订单包装发货。
小河村,位于新邵县内平均海拔800米的大山之中,属于高寒地区,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7%,曾经属于深度贫困村。通过精准帮扶,2018年底该村脱贫摘帽。谈及“秘籍”,谢历冰总结:“迅速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对接乡村振兴,是小河村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对小河村的扶贫过程中,国网湖南电力发挥电网企业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利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发电大棚,创建了湖南省首个“农光互补”扶贫车间。这个占地不到1.2亩地的车间每年不仅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光伏发电收益,所发电力还可完全满足全村特色农产品晾晒、加工、储存等需求,村民们“不交电费”就能发展产业。
不久前,村里还挂上了一块新“招牌”——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小河村村委会主任刘冠华介绍,“依托金龙山瀑布群等旅游资源,小河村正在探索旅游和消费为一体的‘1+1’脱贫致富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为了丰富旅游内容,小河村引进了15000余株黄桃、2000余株石榴,布局花海打造和体验式采摘。在小河村的旅游发展规划图上,野生茶园、食用菌大棚、酥脆枣基地、黄桃片区等农产品产区与瀑布群、鸡冠山、古村落民宿、露营基地等旅游景点交相辉映,让高寒山区的小山村散发出世外桃源般的迷人魅力。
“以前没得路、没得电,粮食不够就吃苦菜根、野菜、蕨菜填肚子,现在什么都有了。”81岁的刘丽娥感叹村里的变化,连连念叨“扶贫好”。如今,小河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1%以下,村里有了产业,有了集体经济、路电水户户通达……
教师讲解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知识。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贫困生“教育+就业”精准扶贫增收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在国网湖南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庆强看来,长效脱贫必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人群大量增加好的就业机会,是从根子上确保不返贫、奔小康的有效方法。
从2018年开始,国网湖南电力依托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一场“教育+就业”的大胆尝试——向全省51个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考考生,定向招生。
“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免除住宿费和部分学费、享受电力扶贫专项奖学金等,取得专科毕业证和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后,马上能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供电所工作。”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黎跃龙介绍说,这一探索的目标是实现共赢,既扶助贫困家庭长期获得稳定收入,又培养人才扎根基层。
2018年招录的第一批学生,也将在2021年毕业并回到户籍所在地供电所上班,就业后年收入将达到或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这里,既学习了岗位技能,每天还有补助。工作后离家还近,方便照顾家人,真是太好了!”正在国网湘乡市供电公司泉塘供电所勤工俭学的贫困学生肖琳和易俊瑜对这样的机会充满了感恩。
来自湖南省会同县广坪镇贫困家庭的林峰宇则表示:“定向招生改变了我的命运。”他说,他现在是全家的“希望”:“明年毕业后,我将回到会同县的某个供电所服务当地农网。”而且,在就读1年后,林峰宇已在学校安排下回到家乡的供电所参加暑期勤工俭学,在学习岗位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5000元收入。
截至目前,国网湖南电力面向湖南省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考考生已累计招录了937名“定向就业”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生664人。“从明年开始,这些学生将陆续成为家庭创收主力。”黎跃龙十分肯定,“教育+就业”的探索对于战胜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将产生积极作用。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指导十八洞村村民使用绿色充电桩。
脱贫不是句号:
是扶贫工作新台阶上的新起点
田溪村脱贫——
小河村脱贫——
碧洲村脱贫——
长坡山村脱贫——
162个国网湖南电力帮扶贫困村脱贫出列的背后,是一串串国网湖南电力人创下的亮眼数据:
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网户均配变容量已由2015年底的1.41千伏安提升至2.08千伏安。农村售电量从2016年底的323.3亿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底的416.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光伏扶贫项目中,截至2020年9月底,已累计并网光伏扶贫电站4131个,消纳电量7.77亿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4.78亿元,受益贫困群众8.33万户。落实优惠电价,降低贫困县工业企业电价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电价,每年减少贫困县用电成本20亿元,推动贫困县企业参加市场化交易,2018年、2019年共计减少电费支付3.4亿元。实行电费减免,每年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及易地搬迁户减免电费近1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一个个数字是国网湖南电力人在这场脱贫攻坚战疫中用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面对国网湖南电力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上所取得的成绩,面对所帮扶的162个贫困村相继传来脱贫喜讯,国网湖南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庆强却坚定表示:“脱贫不是句号,而是扶贫工作新台阶上的新起点。”
孟庆强说,公司不但会继续常态化推进贫困村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还将借用电力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做好脱贫地区“四不摘”,帮助其巩固成果建立稳定增收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