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水与山的唱和里有稻米、白莲和青衫

2020-11-29 09:31:05 潇湘晨报 编辑:高芹
字号:

无论哪里看庐山都有一种神秘感。

冬日里的七里湖风光。

走在血缘寻根与文化溯源的路上,我继续在外公的故乡江西探寻,我喜欢顺着水流走。水其实是活得最久的,在出现人类之前,就有了水,水是地理的要素之一,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明的摇篮。这天夜晚我开车经过赣江水注入鄱阳湖后和长江交汇的地方,我意识是到了心向往之的唐代江州,也就是在我们长沙窑诗文壶上留下作品的白居易写那首《琵琶行》的地方。这个古称柴桑、江州、浔阳的名城,如今它的名字叫九江。

九省通衢之地

坐落在湖南平江的幕阜山,也是湖南、江西、湖北的界山,当修水从幕阜山的层峦叠嶂中欢腾流出,与赣江一起注入鄱阳湖,当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交汇,连通大运河和大庾岭商路就此打通,九江就成了北接中原,南达广州,九省通衢,既连接起海上丝绸之路,也贯穿东西线上的各个城市的经济,甚至供给北京。这是九江之于全国的重要地位。

而对于三面环山的江西本土来说,东以武夷山脉与福建为邻,南以南岭与广东为界,西以罗霄山脉与湖南相连,唯借助北面那一小块平坦的水陆出口九江,得以沟通省内外。九江借着鄱阳湖和注入其中的赣、信、抚、修四江,连通了省内大部分腹地,九江港也成了内陆省份江西唯一的对外口岸。

九江外通商由来已久,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是这样被描述的:“九江这座城市虽然不大,却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地方。由于濒临水边,所以它的船舶非常之多……不下一万五千艘。”近代开埠之后,九江的进出口总额在国内沿江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和汉口。

明代以后,长三角地区的农业转向了桑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在长三角地区巨大的粮食缺口形势下,九江的粮食外运有着庞大的需求市场。明清两代洪武至光绪年间,每年经由九江转江西运往北京的漕粮就有47万~57万石。民国时期的一份资料《米业须知》提到:“江西米之出口,百分之八十经九江运出,上行往汉口,下行往上海”。

虽然地头不大,但一面靠山、一面环江、两面临湖的天赋之地,还是让九江成为了军事要塞、交通枢纽和贸易港口。朝廷的兵马漕粮、商人的货物钱帛、被贬的迁客和躲避战乱的移民,都在这里留下形形色色的剪影。

人文荟萃,诗风平淡有味

经过九江,往往会感觉曾经读过的地理、历史、语文课本,被一阵清风徐徐翻开,有温故而知新的愉悦。这座小小的城市,其实还是真儒过化之境,人文鼎盛之区。九江是水与山的合唱,水的灵性遇上山的仁厚,人文胜景往往璀璨无比。对于九江的地标之一庐山,胡适就有评语说:“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九江的人文兴盛,对中国文化和诗歌的影响深远。也许是因为一方山水育一方诗文,这里在晋代就诞生了“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也让生活在中唐的“诗魔”白居易历经仕途沉浮后,重新拾获温暖和平和,佳作频出。更让晚唐与五代游历天下的诗僧齐己,52岁起就长期流寓在东林寺,一贯清润平淡、高远冷峭的诗风,独在这里篇章往往寄托了浓厚的深情与怀念,并受到此地影响命名自己的诗歌集为《白莲集》。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流派,且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兵家必争与政局相对安定交替而行,历代的诗人们在这里寄赠、送别,流连山水、审视内心,衍生出以故为新,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

在庐山东林寺的僧侣用品文物展示区里,我看到了石渚湖畔长沙窑的经典碗底瓷片。更为有意思的是,在长沙窑诗文壶上留下“二月春丰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同诗异传)的原作赠送对象“刘十九”,正是作者白居易在任江州司马时当地的一位好友。越深入,越亲切,越有趣,我还将继续在江西寻找血缘与渊源。文、图/溪客(专栏作者,插画师,摄影师)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