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走到群众中去,让人们更加便捷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2020-12-07 17:34:34 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陈加宁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长沙报道

送戏下乡、流动电影院、家门口图书馆、“村村响”广播、送书下乡……在湖南广大基层农村,无数“文化人”奔波在田间地头,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送到群众手中,带领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文化温暖民心。

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表彰决定,授予342家基层文化单位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湖南共有12家单位获评先进集体。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传播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基层百姓欢迎。

文化扎根基层,家门口建起“文化圈”

“早晨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样的顺口溜,用来形容十几年前湖南农村的文化生活,一点都不夸张。

如今再看湖南农村,光景已大不相同:白天可以去农家书屋上上网、看看书,晚上还有大戏和电影看,天气好可以约上十几好友一起跳跳舞。多姿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越来越有“时髦味儿”。

雪峰村文化志愿者表演广场舞《敬你一碗青稞酒》.jpg

文化志愿者下乡表演广场舞《敬你一碗青稞酒》。

走进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文化硬件设施覆盖全村,不仅满足了雪峰村本村村民,还惠及周边村落村民对文化服务需求。雪峰村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注重培养文化服务“土专家”“生力军”,组建老乡贤志愿服务队、“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队,并成立广场舞、苗鼓、曲艺3支文艺队伍,恢复了“尝新节”为核心的民俗节庆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全村扶贫产业的长足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由0元增加至22万元。

如今雪峰村倚靠文化的力量,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目标阔步迈进。

岳德初带来了村里从没见过的儿童书籍,还有绘本,孩子们大声惊呼,小心翼翼地打开。.jpg

送书下乡,孩子们大声惊呼,小心翼翼地打开。

300多公里外的石门县,跟雪峰村一样,同样属于山区。为了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石门县新华书店采取汽车书店进村组、流动摆摊供应、农业图书大联展等方式送书下乡,有效缓解农民群众“看书难、购书难”的问题。

在送书下乡的过程中,石门县新华书店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注重调研,坚持每年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民看书学习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创新服务,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先进技术,丰富服务农村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常宁市下辖的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以前因山高路陡,很多边远山区还是比较贫穷。

常宁,送电影下乡.jpg

送电影下乡,村民晚上的生活增添乐趣。

为了让边远山区老百姓看上公益电影,常宁市电影放映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瑶族乡放映员,十几年来每次骑车跋涉两三个小时的崎岖山路赶到放映点,遇到车辆不能直接到达村里的情况,就只能肩挑手抬,将放映设备挑到村子里。

自2007年开始,常宁市电影放映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公益电影流动放映已达十三年之久,放映足迹遍及所属行政村、社区、广场、工矿、学校、军训基地,累计放映公益电影10万余场次,观影群众2000万人次。

同样送电影下乡的益阳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桃江服务站,无论寒暑,25名专业放映员都风雨无阻地将一场场文化大餐送到农村、乡镇社区、文化广场、固定放映点、中小学校、部队营区等地。从2008年至今,累计放映公益电影6.9万余场,观影人数达1400万人次。

在无数湖湘“文化人”的努力下,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也正在悄然进入三湘大地普通群众的生活。

服务更亲民,让基层文化有“温度”

2011年湖南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馆、纪念馆、美术馆都实现了免费开放。随后,各公共文化场馆,不仅免费“开放”,还有免费“服务”。

田汉大舞台下乡.jpg

文化活动下基层。

长沙县文化馆就常年开设内容丰富的展览展示,开办多个艺术门类的线上、线下免费培训课程。推出“田汉大舞台”“悦艺星沙”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平均每年带动长沙县镇(街)、村(社区)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

长沙县文化馆馆长蔡震介绍,为了让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发挥更充分,他们将“悦艺空间”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周六、周日全天开放。今后,还将定期举办趣味挑战、竞技赛等,并计划在更多文化馆分馆建设“悦艺空间”,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长沙县文化馆还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目前,依托自有的“星沙文旅云”平台,向全县提供了活动直录播、活动订票、线上报名、场馆预约等服务,点击量超过140万次。

基层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则通过创新执法形式,让文化的天空更加清朗。

文化市场整治及“扫黄打非”工作联合行动.jpg

文化市场整治及“扫黄打非”工作联合行动。

湘潭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就充分发挥当地四级综治网格作用,通过1798名网格员及时发现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线索。今年以来,湘潭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日常执法巡查140次,立案调查21起,与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6次,确保了文化市场的生产安全和有序发展。

临湘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也以稳定繁荣市场为目的,努力抓好辖区网吧、游艺、演出等文化市场管理及“扫黄打非”工作,有效净化了全市文化市场环境。近年来,临湘市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黑网吧”“黑游戏机室”及非法游商地摊等违规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形式,让文化“流动”起来

“流动”图书馆,“流动”科技馆,“流动”舞台,“流动”学校……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城市乡间畅快地“流动”起来,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之利。

浏阳融媒体中心.jpg

记者们正在坚守岗位,巩固主流舆论阵地。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除了日常报道,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弘扬正能量外,同时还通过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小区公共停车位被人占用、工厂建设毁坏林木……从群众关注的小事做起,掌上浏阳客户端“市民互动”版块每年受理市民咨询、建议、投诉6000余条,99%以上得到答复并转相关部门解决。

依托掌上浏阳客户端开发的“党建微网格管理平台”,群众表达诉求,党员微网格长“接单”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目前,浏阳市已注册调解员4000多人,收集案件600多条,调解成功率在97%以上。

在海拔1113.8米的笔架峰上,炎陵县广播电视台的信号塔就建在这里。它是湖南省第一家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常年转播中央一套、二套、湖南卫视以及炎陵电视台自办节目,并承担着中国之声广播转播、无线数字覆盖、村村响应急广播信号发射等任务,信号覆盖全县52%的面积和68%的人口,周边茶陵、安仁、遂川等县和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也从中受益。

46年来,一代代炎陵广电人默默“驻守”在笔架峰之巅,始终坚持投身基层、服务百姓,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习惯于在殿堂里演出的文艺院团,也不再局限于坐等观众上门,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社区。

文化惠民  送戏下乡.jpg

送戏下乡,让让文化更惠民。

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永州市祁阳县祁剧团就是其中的缩影。

近3年来,祁剧团在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创作复排了传统祁剧、现实题材剧目16部,其中创作演出现代祁剧《向阳书记》获得湖南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2019年两度晋京演出。

此外,祁阳县祁剧团每年开展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活动120余场次,还举行了周末剧场及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旅游景区等活动,通过优秀剧目弘扬真善美的同时,让古老的祁剧艺术被更多年轻人了解、接受、喜爱。

上河阳戏与祁剧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以创排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侗山红》为抓手,激活上河阳戏和剧团的内生动力。该剧获得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及6项单项奖,并晋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同时,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常年为基层服务,为农民服务,每年演出270余场,先后创作排演了《满朝荐》《南山传奇》《五女拜寿》《半把剪刀》《哑女告状》《三月三》等上百部优秀剧目,深受群众好评。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