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去了哪——湘西州治理农村垃圾的故事

2020-12-15 09:14:43 湖南日报
作者:王珊 彭业忠 谭少平 编辑:杨雁霞
字号:

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

吉首市己略乡红坪村垃圾分类投放站在建中。

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垃圾综合处理站。(本文图片均由湘西州美丽湘西办提供)

凤凰县腊尔山上流滚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

龙山县旅游“新宠”里耶镇云顶村,村道景区处处难觅垃圾踪迹。

穿村而过的国道省道旁,过去臭气熏天的垃圾围已经拆除……

初冬时节,走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袤农村,干净整洁的道路,别致清爽的农家,在绿山青山的掩映下,汇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风景。

回望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邋遢、落后”的景象,垃圾遍地,蚊虫满天。不过短短七年,从“脏乱差”到“美如画”,变化从何而来?村里垃圾去了哪?

围坐火坑边,土家族苗族同胞给我们讲述了湘西州治理农村垃圾的故事。

一声“集结号”

凝心聚力去“尘垢”

脏乱差,曾是湘西城乡环境的最大短板。山水间、村寨里、街道旁、河道边,垃圾随处可见,老百姓也习以为常,“哪有水沟,垃圾就倒哪”。“别说发展乡村旅游,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带朋友回老家。”村干部们回忆。

2013年,湘西全面吹响城乡同建同治的集结号,启动了垃圾治理“攻坚战”。仅当年,就清除卫生死角4.85万处,清理陈年垃圾7.84万吨。城乡主干道、背街小巷、单位院落的陈年垃圾不见了,乱搭乱建行为不见了,城乡环境大变样。

2016年,湘西州“乘胜追击”,拉开“美丽湘西”建设大幕。从启动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到提出“治厕所、治垃圾、治污水、治容貌秩序、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四治一提升”的目标任务,农村垃圾治理向纵深推进。

“垃圾治理不是一阵风,要从根子上破题,加强人财物保障、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全民意识。”湘西州委办二级巡视员、湘西州美丽湘西办主任杨清英的话掷地有声。

湘西州各地积极行动,创新城乡环卫保洁、容貌秩序管理机制。凤凰、龙山、吉首、经开区、花垣等城区及大部分集镇环卫服务实行外包,环卫保洁水平大幅提升。

湘西州又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就地消化处理。乡镇集镇垃圾推行集中封闭焚烧处理,全面停用乡村简易垃圾填埋场,取缔河道水系边垃圾围,整治公路沿线不规范垃圾围,惩治露天焚烧垃圾行为,全州共拆除垃圾围(池)3306处。加大农村保洁投入,全州每个村至少配有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保洁人员,农村环境卫生不断向好,全面杜绝了“垃圾围村”现象。

一套“组合拳”

分类减量到源头

走进边城镇茶园坪村,干净的水泥小路蜿蜒至各家各户。整洁明亮的农家小院,青青菜园、家禽喂养、人居楼房分区而立,院子里种上了金丝楠、桂花树……好一幅“村在林间,林在村中”的生态图景。

“以前到处是垃圾,走路都会被套住。搞了美丽乡村建设,老百姓从垃圾‘随手扔’变成了‘随手分’。”村支书吴通友自豪地说。

“随手分”,就是家家户户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实行“五个一点”处理:“埋一点”,厨余类垃圾填埋菜园;“喂一点”,瓜果蔬菜类垃圾喂家禽家畜;“烧一点”,落叶秸秆类垃圾就地焚烧作农肥;“收一点”,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运一点”,以上方式无法处理的集中拖运处理。

从“扔”到“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要把环保意识种进大家心里,茶园坪村想尽了办法、下足了功夫——

镇美丽湘西办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天天上街捡垃圾,一家一户做工作;村支两委和党员、组长先动起来,以“党建引领、互助五兴”为抓手,“一户包五户”,确保门前屋后卫生,落实垃圾分类减量;村里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评选,晒出“红白榜”,对卫生农家给予物资奖励……

“人家屋都干净,我屋不能不干净;人家都随手搞卫生,我不能不搞卫生”——渐渐的,村民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实现了从“袖手看”到“拍手赞”“主动干”的转变。

农村垃圾分类减量,群众参与是关键;群众参与,需要长效机制做保障。在泸溪县浦溪村,为了让垃圾分类常态化,村里不仅将垃圾分类减量写进了村规民约,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兑奖工作机制。

走进积分超市,只见“物品兑换标准”公示牌上,干垃圾湿垃圾入户检查奖励、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回收等积分标准一目了然。超市的奖品兑换室,放置着纸、面、油等各类生活用品;垃圾分类存放室,临时存放村民上交的可回收垃圾。超市管理员在固定时间回收垃圾、兑换积分,一收一兑都建立了清晰的台账。“这种积分兑换形式很受大家欢迎,来交分类垃圾兑奖的人不少。”村支书徐松寸介绍,超市把可回收垃圾卖掉后,所得的钱又用于购置奖品,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如今的浦溪村,比城里的小区还干净,比公园还漂亮,家家户户建起了美丽庭院,垃圾随手分类已成习惯。浦溪村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奖励激励、制度约束……在湘西州,越来越多的村镇打出了“组合拳”,目前全州已有70多万户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

一条“绿色路”

和谐生态美家园

驱车来到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垃圾综合处理站。

让人意外的是,这里没有成堆的垃圾、没有丝毫的异味。左侧的垃圾焚烧区,右侧的垃圾回收分拣池,布局合理,干净卫生。垃圾焚烧炉连接着烟尘净化处置系统,喷淋装置、除尘系统、烟水分离系统、除湿系统、除烟系统五个部件依次排开,解决垃圾燃烧烟尘污染问题。

“像这样的大中类环保型垃圾焚烧炉全县共有28座,其中4座垃圾焚烧炉安装了烟尘净化处理系统,烟尘处理率达80%。”泸溪县美丽湘西办陈水刚告诉我们,处理站对转运来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28座焚烧炉每天处理生活垃圾量可达到182吨。而这,只是湘西州走“绿色之路”推动垃圾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从农户垃圾“五个一点”处理到乡镇垃圾综合处理,湘西州始终坚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原则。全州共建成运营乡镇垃圾焚烧炉196个,对垃圾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同时,在乡镇垃圾处理站、集镇中心设立了可回收垃圾收购站,在乡镇、村级建立垃圾回收网点,实现垃圾回收、“变废为宝”。

在治垃圾的同时,州里同步推动治污水、治厕所、治容貌秩序。污水治理方面,8个全国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53个污水治理村任务基本完成,24处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容貌治理方面,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拓展“两违”集中整治、交通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开展联合执法200多次,依法依规拆除破旧危房、空心房、违建物,及时清理各类乱搭建棚子、违章户外广告、“牛皮癣”等。

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过去“脏乱差”的乡镇农村,垃圾污水不见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卫生新风拂面。吉首市河溪镇等14个乡镇获评省、州级卫生乡镇,古丈县坐龙峡村等95个村获评省、州级卫生村。

“美丽湘西”绘上了更加亮丽的底色,正以更饱满的激情向着“世界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目标阔步迈进……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