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袁家村:苦寒已尽 梅香正盛

2020-12-21 14:50:10 红网
作者:唐逸雪 编辑:王杨
字号:

红网时刻永州12月21日讯(通讯员 唐逸雪)古语有言: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贫困村,都是一朵严寒的梅花,只待挺过凛冽的寒冬,便要热烈盛开,在世间留下一笔重彩。

袁家村,一个位于东安县大庙口镇偏远山区的贫困村,就是一朵挺过刺骨严寒正在盛放的梅花。2014年,因自然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乏力,袁家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02人。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后盾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下,袁家村达到贫困村出列标准,宣告出列。2020年,所有贫困户达脱贫标准,袁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

袁家村的成功脱贫,“闯”过了三个大关。

水泥路通达15个自然村.jpg

水泥路通达15个自然村。

第一关:驱散虚弱的“寒冷”

为了抵御呼啸的寒冷,首先得从改变自身“虚弱”的现状开始。而为了改变“虚弱”现状,首要的就是做好基本保障。首先是做到了“住房有保障”,2014年以来,全村共实施危房改造23户,其中新建15户,修缮8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户33人,其中分散安置5户16人,集中安置4户17人。其次,做到了“教育有保障”,全村共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157人,全部在校就读,无失学辍学现象,且全部享受东安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病痛是贫困人口脱贫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袁家村做到了“医疗有保障”,所有202名贫困人口每年全部参保,确保脱贫人口不会再“因病返贫”。袁家村在促进就业上下功夫,做到了“就业有保障”,全村共有正常贫困劳动力101人,有外出务工愿望的贫困户劳动力79人,全部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就业,享受了一次性就业扶贫交通补贴。

袁家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党群活动中心_副本.jpg

袁家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党群活动中心。

第二关:驱散封闭的“寒冷”

当自身素质在慢慢加强,想要打破跟外界交流的屏障,就得先破再立,搭建起与外界往来的桥梁。为此,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投资500多万元,推进袁家村公路硬化和道路加宽工程。如今,全村实现通组道路交通全覆盖,拥有出村路4条,是真正意义上的“四通八达”。

此外,投资80多万元,完成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一门式”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了村庄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在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无线通信已实现全村覆盖,宽带网络接入大部分自然村。

第三关:驱散落后的“寒冷”

为了体现向上、向前的面貌,袁家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从2018年起,用三年时间全面攻克农村环境整治这一难题,开展了“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专项行动,修建卫生厕所203座,使村里的卫生厕所占比90%以上,拆除空心房8座近1000平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同时村里安排3个公益岗位,聘请保洁员3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格考核落实门前三包,村里卫生情况极大改善,多次被评为卫生清洁村。

占地面积200平米的紫云姜罐头加工厂房_副本.jpg

占地面积200平米的紫云姜罐头加工厂房。

正在忙碌的生姜罐头加工厂_副本.jpg

正在忙碌的生姜罐头加工厂。

万事俱备,袁家村因地制宜,以本地的生姜种植优势为东风,大力发展紫云姜产业。袁家村种植的紫云姜,以香闻名,产值高,效益好,亩产可达7000-8000斤,亩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2020年种植已达120亩,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拓展生姜罐头加工产业,目前生姜产值可达240万元以上。在发展生姜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白茶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技术服务为保障,引导发展茶业种植。2018年成功流转土地500亩,现已栽种优质茶叶树苗。在省市县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袁家村的基础产业和特色发展飞速发展,集体经济收入成倍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8万元以上。

如今,袁家村这朵梅花已然盛开,未来的日子里,风会携着它的香气,飘出大山,飘向城镇,飘至更远的远方,为它带来发展,带来进步,带来更多的希望。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