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用系列“算法”塑造湖南发展新优势

2020-12-22 18:40:56 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马丽红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湖南涟源枫坪镇,当地“变废为宝”,把一个废弃煤矿开发建设成了扶贫产业园,100多个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这里获得稳定收入。

昔日废弃地,今成发展地,这样的新旧动能转换在湖南并不陌生。

可以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社会经济转型打造更多优质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南是认真的。

b2de9c82d158ccbf1593e09c7bdfd23bb1354171.png

做“减法”

让新产业有成长空间

谈到近年来如何加大整治非法采矿的力度,推动绿色变革,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涟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

“从‘靠煤吃饭’到‘弃煤发展’,我们的转型艰难却又坚定。”这位负责人说,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的涟源,从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到致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涟源出台了很多政策,废矿山、采煤沉陷区变产业基地的事例越来越多。如今,一个个“废矿山”变身“新景区”,一个个“死资源”变成“活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奏响了涟源绿色发展富民曲。

五中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从靠煤到弃煤,由废矿区变工业园,涟源市转型的历程,恰是湖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南是经济大省,也是排放大省。“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关停不安全小煤矿48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新增千亿园区4家,园区技工贸收入增长9.3%……”今年的湖南政府工作报告,呈现了2019年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以壮士断腕的勇毅,淘汰压减落后产能,为新动能腾挪成长空间,近年来,湖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瞄准新兴优势产业,陆续发布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出台了系列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

“我们将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腾退化解旧动能,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湖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湖南省将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搬迁一批”的原则,持续为新动能加快成长腾出宝贵空间。

6d81800a19d8bc3edc2f4571de8cc81ba8d34576.jpeg

做“加法”

让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今年年初,在全国人民关注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多款产品参与施工。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这个厂房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中国最聪明的工厂”,在这里是“与机器人一起工作”。

8月3日,湖南企业盐津铺子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96.44%。

盐津铺子从小作坊发展为上市公司,顺应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理念转变,顺应产业变革发展智能制造,布局15条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烘焙生产线,核心工艺区基本实现无人作业。智能机器人自动上料、远程操控等新技术,迸发出全新活力。

这些场景,背后是湖南工业的智能化转型。落实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要求,湖南一直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改造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早在2015年,湖南就作出制造强省决策,确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如今,湖南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达到60家、省级示范车间达到100个,遍布各行业各市州,打造出一批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典型样板。全省16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数居全国前列、中部六省第2位,长沙市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湖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产业变革大势看,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首先必须是智能制造的高地,湖南将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面向新发展阶段,湖南正以专精特新为导向,着力培育代表新经济和高成长性的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强化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在目前省级小巨人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的基础上,继续培育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208d-kffctcc3166551.jpg

科学抗疫,三一重卡“重装出击”。

做“乘法”

用创新活力激发倍增效应

“前不久,我们推出1200辆‘三一重卡’,在网上仅16秒便被抢空。之前推出的第一批、第二批也都是几十秒售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的这款“网红”产品,刷新了全球工程机械的新高度。

支撑这一突破的是三一重工在创新上的久久为功。三一重工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13126件,授权专利9461件,申请及授权数居国内行业第一。

按照五中全会“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精神,湖南省紧贴新动能成长需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的乘法效应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出台《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分2020、2022、2035年“三步走”的建设目标,确定了十大重点任务。拿出“真金白银”,比如2019年,湖南省科技人才专项经费投入从2018年的1.2亿元增加到1.4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2019年提高到2个亿。一项项政策的落地,一个个奖补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各方创新积极性。持续涌现的重大创新成果,为湖南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耐盐碱水稻测产达到508.8公斤;湖南省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列CJ6动车组,在长株潭城际铁路上载客运营;“鲲龙500”海底集矿车在南海成功开展海底作业;研制了超高强度钢材、全国产固态硬盘控制芯片等一批新产品;去年,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分别新增企业1012家、812家,实施11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74%;在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增长率的最新排名中,湖南居全国第2位。

在一系列“算法”的推动下,湖南省新旧动能转换进展明显,经济结构显著优化。

2019年,湖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752.1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湖南各大高新区一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企业逆势而上,推动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聚焦新旧动能转化,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在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上,湖南迈出了愈加坚定的步伐。”业内人士说,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湖南将持续以动能转换塑造湖南发展新优势,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湖南新征途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答卷。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