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洞出发》:回答“时代之问”的“延时摄影”

2020-12-26 21:05:37 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刘良骏
字号:

它是深度贫困村从脱贫到致富的“延时摄影”;

它是脚踩大地、心怀家国的“风雅颂”;

它是精准扶贫植根大地的“民俗风景画”……

▲《从十八洞出发》海报。

12月26日,一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震撼来袭,在湖南卫视首播,开启了霸屏模式。

作为湖南广电重磅推出的“扶贫三部曲”的首发之作,《从十八洞村出发》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又有哪些创新亮点?在拍摄过程中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观潮君为你一一解析。

把大片做到村里去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2013年11月3日,一道思想的闪电,击中了人民的园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花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使这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历程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

以十八洞村为首倡地,七年来,精准扶贫的阳光洒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场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行动,改变了9000多万贫困群众的命运,好比一首壮丽的大地颂歌,磅礴了万水千山,震撼了亿万心灵。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就是记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这一让人民铭记、让世界惊叹的民族史诗。

如今,十八洞脱贫了,但是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走向乡村振兴、走向农业现代化,走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新起点。

节目总导演、湖南都市频道总监李越胜说,节目策划之初,就确定了“从十八洞出发”的主旨与名字背后蕴含的深意:一是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发首倡之声;二是从十八洞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就好比登泰山来到了南天门,前面还有更大的挑战——十八盘,那是最陡峭、最险峻的一段,经过这一段登顶后才能看到无限风光。从十八洞到十八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更高峰,我们将再一次出发。

▲从十八洞出发,就好比登泰山来到了南天门,前面还有更大的挑战——十八盘。

《从十八洞出发》是一档具有纪实、理论特点的电视专题片。它分为《首倡之声》《精准之方》《时代之魂》《旷世之业》《未来之路》五集。整部作品秉承“把大片做到村里去”的创作理念,邀请专家走出演播室,走到精准脱贫的新屋场和田间地头,展现新时代脱贫后的美丽乡村,用老百姓真实的笑脸,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扶贫之路的伟大创举。

跨界融合创新

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

返璞归真记录真实改变

▲十八洞村“宝藏女孩”施林娇。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十八洞村,观众们并不陌生了,村里的“宝藏女孩”施林娇、老支书石顺莲等,近几年也是多次被媒体报道。如何才能把老故事讲出新意?节目组另辟蹊径,巧妙地将理论、电影、新闻、综艺等诸多手法融汇一炉,选择了返璞归真的“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的表达结构。

▲十八洞村老支书石顺莲。

什么是“微纪录”?在每期节目的先导片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执行总导演刘贤志介绍,微纪录即纪实微电影。这是《从十八洞出发》催生的一个新物种。当下纪录片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纪录片的故事化,二是故事片的纪录片化。《从十八洞出发》正是综合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双重优势,兼具纪录片的真实感与微电影的艺术感的一部作品。

那何为“走读”?“走读”就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品读,一边寻访人和事,一边品读中国脱贫大业的内在逻辑,品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精髓要义。在第一期节目中,歌手黄英就作为走读嘉宾来到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福鼎赤溪村。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扶贫活地图”的王绍据老人作为赤溪村蜕变的亲历者,讲述了赤溪村由一封信引发的一段跨越36年的扶贫情。

▲“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福鼎赤溪村。

正如节目的名字《从十八洞出发》一样,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嘉宾,以十八洞村为起点,去到福建福鼎赤溪村、云南怒江州独龙江乡、湖南石门薛家村、浙江宁波滕头村等不同的目的地,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向观众们展示了赤溪村的脱胎换骨、独龙江的一步千年;带领大家体会到了薛家村王新法父女义务扶贫的感动、滕头村乡村振兴的魅力。

让今天告诉未来

沿着实践的道路感悟理论的光明

脚下有多少泥土,专题片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从十八洞出发》正是这样一部沾满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作品。在作品中,许多韵味悠长的细节,都是编导们一点点“挖”出来的。

创作拍摄期间,节目组克服疫情影响,在十八洞村和各地解除疫情封禁的第一周就派出编导组前往“精准扶贫”孕育地——十八洞村进行蹲点调查,探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形成过程,印证中国减贫对人类世界的意义,以及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展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

节目每集开篇都讲述了一个人物的故事,用人物带出故事,用故事切入主题。第一期节目《首倡之声》,从龙先兰的微纪录缓缓展开,这个十八洞村曾经的“懒汉”,带领观众看到了他甜蜜蜜的变化。这期微纪录部分,以龙先兰接过伯伯代为保管的银项圈后,往脖子上比划一下,有些尴尬的一笑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外,编导们还通过一次次深入采访,用心挖掘出了施林娇在演唱时拿出父亲留给她的话筒、石顺莲保存妈妈留给她的一块背包布的动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十八洞出发》节目中,除了明线是脱贫故事外,还有条暗线理论注释,始终贯穿在节目中。这条暗线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及当中体现的为民情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等。

比如:每一期节目,都设置了悬念,嘉宾的走读都是带着使命——求解当期节目的悬念去的。精准扶贫怎么提的、怎么做的、怎么变的、怎么看的、怎么走的?悬念的背后是解答,解答的背后是理论的落点。

▲嘉宾访谈。

另外,《从十八洞出发》中的嘉宾访谈部分也是一大亮点。节目聚焦的是“精准扶贫”这一当代正在发生的现实题材,而不是历史题材,讲的是今天正在发生的故事,而不是对昨天的追叙。因此,选用了“把大片做到村里去,把访谈现场设在农家屋场”这样更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在访谈现场还插入了大量十八洞村的生活场景,让访谈现场始终保持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是参加节目访谈的嘉宾之一。在他看来:该片对精准扶贫的来龙去脉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总结,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看点。

▲群山环绕的十八洞村。

脱贫攻坚让中国消灭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但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从十八洞村出发,既是来时路,又是新起点,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进?《从十八洞出发》用青春、活泼、走心的表现形式,回答了走向未来的“时代之问”。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