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30日讯(记者 杨朝文 通讯员 彭小云 赵帅军)12月30日,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完成验收销号工作,标志着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完工,进入项目的扫尾和结算审计阶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岳阳段考察,并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当年10月,湖南通过竞争性申报,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下简称“工程试点”)得到全力推动。
治理修复之前的冷水江锑煤矿区遥感影像图。
工程试点总投资79.13亿元,共布局四大类20个子项目,由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牵头,会同水利、农业、林业、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实施。两年来,在工程试点涉及11个市州76个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试点建设推进顺利,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
由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开展的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工程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投入20亿元,主要治理修复临武三十六湾矿区、零陵锰矿区、常宁水口山铅锌煤矿区、湘潭谭家山煤矿区、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冷水江市域、涟源市域、新化县域)内的矿山地质灾害、水资源破坏、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历史遗留污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年时间,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观。
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抓源头、控污染、抓重点、治焦点”为目标,按照“新账不能欠、老账逐年还”的要求,通过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的修复模式,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综合治理,实现新增林地20730亩、草地6500亩、矿区地面塌陷严重区农田修复率达50%。通过对矿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光秃荒芜的矿山披上了绿意盎然的生态绿衣,满山横流的废渣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山溪水,抛荒多年的耕地修复成了集中连片的良田,常年安全用水困难的百姓饮上了干净清甜的自来水,新增或修复的林地、草地、耕地带动了贫困山区30万人民脱贫致富;生活在修复区内10万人以上老百姓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时,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过程中,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当地特色,在组织管理、项目模式、修复理念、机制创新上,开展大量创新实践,探索出“矿山+生态园区”“矿山+科普+休闲”“矿山+特色文化小镇+美丽乡村”等多种修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