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北京报道
12月29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记协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中央主流媒体以及业内专家学者,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节目出品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从十八洞出发》自12月26日起每晚在湖南卫视730时段播出,目前已播出4集。该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扶贫干部,纷纷表示,这是一幅脱贫攻坚的“中国画卷”,无论是画面还是内容,都非常值得一看。
如何讲述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电视艺术如何与理论宣传完美融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记协等有关部门领导、知名社科理论专家、著名文艺评论家、传媒专家、《从十八洞出发》的主创代表齐聚一堂,对该专题片进行热烈探讨和专业解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表示,《从十八洞出发》是一个重量级的作品,在脱贫攻坚题材的各类片子中,它让人眼睛一亮,有脱颖而出的感觉。她从片子里面看到了很多内涵,也看到了过去湖南电视台一批优秀作品的影子和升华。在创作模式上,《从十八洞出发》进行了大胆创新,其所采用的各种手法实现了跨界。而且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把嘉宾请出演播厅,把访谈搬进农家院,在田间地头记录沧桑巨变,多层次勾勒出一幅脱贫攻坚的“中国画卷”。
《从十八洞出发》剧照。
小切口大故事 深入浅出、引人思考
《从十八洞出发》是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湖南广播电视台制作,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时代背景,生动展现、深刻讲述“精准扶贫”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顾保国认为,《从十八洞出发》用朴实的语言,让当地老百姓做主角,让身边人说身边事,把“精准扶贫”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进行推广,做得很好。“我们明年就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媒体人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服务?怎么样把中国故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彩故事传播出去?《从十八洞出发》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解答。”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教育传媒研究》总编辑张志君认为,《从十八洞出发》的特点是:大、小、深、浅、思、听、说、读、写、传。大主题、小人物、小故事、小切口,深入浅出、引人思考、跨时空、跨圈层、跨领域的聆听、互文见义式的言说、诗意的阅读、跨媒介的传播,湖南电视把“扶贫”这篇大文章写在“幕天席地”的中国大地上,写在“无远弗届”的网络上,写在触达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上,《从十八洞出发》可以称得上是一份“电波版的中国精准扶贫白皮书”。
“这部作品打破理论宣传以往从大往小、从上往下的传统视角,从小切口精准切入,润物无声,精准满足新时代群众的需求。”湖南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钟君表示,《从十八洞出发》把理论供给和理论需求相结合,故事讲述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诗歌的形象表达和理论的理性表达相结合,电视艺术和理论宣讲相结合。做到了平实讲述,故事走心,代入自然,样式创新,堪称故事里的理论传播创新,是理论传播创新的新典范。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从十八洞出发》里面没有明星,但是这些普通百姓在镜头前却都有明星的感觉。节目将乡土元素与当下审美结合,将扶贫现状与当下发展结合,将党的政策和文艺新样态结合,“这几个做得非常好,这是湖南的现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这个节目是家国情怀、人文关怀、情动抒怀的高度融合。它是中国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的全景式展现;它用温柔的镜头讲述独特的中国脱贫故事,同时还上升到人文情感层面,挖掘人物个性,凝练人物情感。《从十八洞出发》不光是空间上的出发,更是向人的精神深度的出发,让观众融入其中、形成共鸣。它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标志性文化创意作品,也是为电视文化贡献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十八洞村航拍照。
小故事深挖细掘,出新又出彩
《从十八洞出发》的总导演、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李越胜透露,节目团队践行“四力”要求,在十八洞村蹲点采访,以打深水井的精神挖掘细节:龙先兰的伯伯保管着龙先兰母亲的银项圈,准备交给已经改邪归正的侄儿;施林娇的父亲在去世前给女儿买了话筒和音响设备;石顺莲保存着一块特殊的苗绣,那是她妈妈亲手做的一块背包布;麻辉煌在县城读书时,走出校门要靠野草和石头做标记;王婷还会给去世的爸爸发微信、说心里话……这些首次曝光的细节,将老故事讲出了新意。
作为《从十八洞出发》的出品方,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刘学表示,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的制作播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从十八洞出发》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历史背景和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时代背景下推出的。地利,就是《从十八洞出发》,是在标志性的地点讲述典型性的故事。人和,是指《从十八洞出发》是同心聚力打造的力作。“《从十八洞出发》立足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从十八洞村看全国、看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减贫的智慧和方案。”
坚定党媒姓党、坚持新闻立台、肩扛社会责任。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副总经理、副台长徐蓉坦言,湖南广电人是带着炽热的情感在做《从十八洞出发》这档节目,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历史关头,《从十八洞出发》它不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它是在为中国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她还透露,《从十八洞出发》也是湖南广电跨年大事件——“扶贫三部曲”的首发之作,接档播出的还将有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电视版、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认为,精准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从十八洞出发》这部作品里有非常生动的呈现。片中插入大量十八洞村的生活镜头,呈现了一幅热气腾腾的十八洞村民俗风景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从十八洞出发》虽然只有五集,但是角度新、取材巧、跨度大、形式美,将中国扶贫提升到具有世界意义,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经验。
《从十八洞出发》剧照。
跨界融合,电视节目玩出新花样
《从十八洞出发》以理论为底色,将新闻、综艺、电影等诸多手法融汇一炉,有专家认为,这是一档非典型的电视专题片。它采用“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的结构,从情感出发、从故事出发,将中国扶贫故事娓娓道来。
“这个节目已经体现了一种跨媒体叙事的形态和手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从十八洞出发》将电影、新闻、综艺等等形态的交融,还有像微记录,访谈,走路,各种手段信手拈来、穿插其中,确实融合了时代最前沿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媒体人的素养。
新闻、专题、文艺节目、真人秀、短视频、微电影……这么多的表现形式,在《从十八洞出发》节目中都能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这档节目既有故事体的叙事、电影级的设置、场景化的策划,也有互动式的对谈、戏剧式的画面,是一档“教科书式”的电视专题。
参与《从十八洞出发》节目录制的嘉宾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唐丽霞、青年诗人戴潍娜在研讨会上谈了参与节目的感受,歌手黄子弘凡现场演唱了《从十八洞出发》主题曲《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