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社会,我们瑶族人民被迫从平地搬到大瑶山,日子越过越艰难,现在共产党把我们从大瑶山搬出到了大集镇,共产党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这是易地搬迁贫困户65岁的赵富强经常挂在嘴上、见人就说起的话,同时也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源头村71户贫困户245人易地搬迁瑶族同胞的心里话。
中新网湖南新闻1月7日电 (盘向云)“旧社会,我们瑶族人民被迫从平地搬到大瑶山,日子越过越艰难,现在共产党把我们从大瑶山搬出到了大集镇,共产党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这是易地搬迁贫困户65岁的赵富强经常挂在嘴上、见人就说起的话,同时也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源头村71户贫困户245人易地搬迁瑶族同胞的心里话。
源头村,地处湖南省的最南端,与广西交界,全村641户,2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02人,是大圩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该村由原来的汉洞村、苗竹村和老源头村三个村合并而成。2016年,县人大常委会驻村帮扶至今。多年来,驻村工作队队员一直保持三人以上,干部职工(含教师)每人结对帮扶不少于五户。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帮扶,攻坚克难,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2018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源头村能够如期完成整村脱贫任务,除了产业、教育、健康、兜底等重要扶贫手段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帮扶措施:易地搬迁。
该村2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88户贫困户住在大瑶山深处的苗竹村。苗竹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00多米,山型陡峭,河谷狭窄,能耕种的土地面积非常少,土地贫瘠,树木生长缓慢,而且大部分山地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是省市县地质灾害重点监测村,是一个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
2017年,江华县委政府果断决策,将源头村的苗竹自然村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易地搬迁范围,实行易地搬迁。
通过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宣传,苗竹的贫困户们非常兴奋,他们积极主动地按规定标准缴纳了易地搬迁的费用。通过审核,源头村有71户贫困户符合易地搬迁条件(申请之前已经在集镇购买或新建住房的不能再享受易地搬迁政策)。这71户(245人)贫困户分两批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4月顺利搬迁入住大圩镇的集中安置点:崇江小区、烟草站小区和盛世金秋小区。
“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这是党的易地搬迁政策的目标和要求。源头村贫困户易地搬迁实现两年来,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71户贫困户搬出大瑶山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夙愿,全凭他们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的,是共产党帮助他们,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才圆了他们走出大山,入住集镇的梦想。笔者走访75岁的贫困户林贵和,他家住上的是10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两卫安置房,家里搞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他说:“没有共产党我这一辈子是走不出大山的,更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我和有病的小儿子终于到大圩街上来生活了,还让我和儿子吃上了低保,生活有保障,看病有保障,就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居住地变了,他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2019年起,这71户贫困户中的所有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没有一个劳动力在家闲着的。2020年有113人到外省外县务工,有30人在本县本镇务工。为了让这些易地搬迁户有就业机会,大圩镇党委政府引进了10多家小微企业到大圩镇的易地搬迁集镇安置小区办厂,像龙德盛机电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大圩镇,招收了大量易地搬迁户家中的劳动力进厂就业。贫困户龙定英从2018年3月进入大圩镇东源电子厂务工,由于她眼明手快,技术熟练,每月的工资都不会少于3500元。不少厂家还把车间办到了各个搬迁户的家里,把原料或半成品分发到贫困户的家里让中老年人进行生产加工,计件发薪,有的一天可以拿到六七十元工资,让不少中老年人也有了务工收入。2020年这71户中有50户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最高人均收入达到了30000元。对那些没有劳动力的老弱病残家庭,采取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让他们搬得出,留得住,生活有保障,最低人均年收入都达到了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