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钱买个大白菜”“9毛9买个黄金柚”……最近社区团购的这把羊毛你薅了吗?
社区团购作为新消费模式,为居民购物带来便捷,也因发展不够规范,消费者对其虚假促销、商品质量等问题投诉不断。
比如低价竞争,必然导致很多商品质量上得不到保障。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会上指出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严格遵守“九个不得”。
1月12日,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发布最新2021年1号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社区团购活动中要科学理性选择,远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让我们来看看这“九个不得”和湖南省消保委2021年1号消费提示,远离社区团购中的各种“黑坑”。
“九个不得”
一、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
互联网平台在资本的带动下惯用烧钱的方法获取市场份额。从短期来看,社区团购巨头的相关做法既能让消费者吃到便宜菜,也不会影响到菜农的收入。可是,从长远来说,由于不具有可持续性,社区团购这种补贴模式难免会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诸多负面效应。社区团购比拼的是供应链资源与效率,这反而是互联网巨头的“短板”,真正的实力选手,恰恰是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有基建资源积累的传统零售企业。
二、不得违法达成、实施固定价格、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
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强大的终端流量资源,若对部分较为重要的上游生产商、供应商施压,可能造成的涉嫌人为操纵市场供应的现象。笔者分析,此条意在防止出现个别民生、敏感类品牌商品的“囤积居奇”,造成局部市场其他同行货源稀缺。
三、不得实施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掠夺性定价,在上游商品采购环节,指的是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对基地、生产供应方采取低于市场价交易的现象。这种行为除了对渠道商带来高利润,对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并未带来正向增长,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四、不得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竞争
预防一些巨头滥用平台优势,在一定区域、一定定品类的某种销售方式方面形成对其他同行的过度挤压。
五、不得实施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些线上平台为了吸引眼球打出“1分钱买××”的营销口号,但实际购买过程中可能存在隐蔽的条件限制,给消费者带来权益受损的消费风险。
六、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大数据面前,如果商家利用其数据优势,在同一商品上,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价格,这有违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七、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
数字化是零售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的基建工具、流量资源若被互联网巨头垄断,在数字化这条赛道上,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很难站在同一起跑线,这样的情境下,更需要一个公平、严格、有力、规范的监管。
八、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这不仅体现在社区团购业务上,而是掌握消费者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巨头的业务交易模式中,都需要防范的数据安全隐患。
九、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与烧钱式恶性竞争相比,互联网巨头更应考虑如何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消费提示
一、选择信誉良好、售后规范的团购平台
目前,从事社区团购的经营者形形色色,既有正规的电商平台,也有微商、社交平台,还有一部分个人组织的微信团购群。消费者在选择前一定要认真甄别,查看平台资质,了解售后服务情况,选择信誉良好、售后规范的团购平台。
二、仔细查看供货渠道,关注食品安全
通过社区团购方式购买生鲜产品前,要询问供货商资质,了解供货渠道,仔细查看肉禽产品是否经过检验检疫、农副产品是否经过检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收货时,及时验收,查验产品优劣。
三、抵制低价诱惑,谨防合法权益受损
要根据自身需要理性消费,不要因团购平台的低价促销而盲目囤积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谨防大数据杀熟。要抵制以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低价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保留消费凭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可通过采取录频、截屏等方式保存产品的宣传介绍与服务承诺,保留与团购平台“团长”的聊天记录以及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消费凭证。一旦遭遇合法权益侵害,应及时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或向消费者组织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