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乡村 |守望相助,振兴乡村!汝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抓!

2021-01-18 10:48:06 938潇湘之声 编辑:彭笑予
字号: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

2019年,郴州汝城县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汝城大胆先行先试,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子。

“一个村庄,一脉相承,大家都是邻里乡亲,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助一下,也让他们生活当中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说这句话的人名叫欧阳红文,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汝城县泉水镇西黄村“互助会”理事。

“互助会”是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由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牵头,村支两委、乡镇驻村工作组、扶贫工作队“三支队伍”发动,本村知名人士、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党员组长等爱心人士自愿加入。

西黄村的贫困户朱阿辽,是一名聋哑人。去年农忙时节,他因家庭困难、资金短缺,稻田的肥料久久没有着落,了解这一情况后,“互助会”立即在平台发布了众筹信息,村里的会员们便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第二天,就将300斤的肥料送到了朱阿辽家。朱阿辽心里十分感动,不停地竖起大拇指。

汝城县泉水镇西黄村“互助会”理事长欧阳有盛说:“村里哪户人家缺什么、需要什么、擅长什么,西黄村“互助会”针对每一户都了解得精准。”

汝城县泉水镇西黄村党支部书记 欧阳红康感慨:“我们村自从成立了互助会以后,村风民风都改变了很多,也有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人)和老板,包括在外面发展比较好的人自愿加入我们的互助会。”

西黄村互助会“邻里相帮、守望相助、情感相融”的乡村文明新风尚,只是汝城县217个行政村的 “缩影”。

互助会还通过“互助会微信群”,开展筹工筹劳、帮工帮困、技能培训和社会扶贫等系列活动。让村里村外的群众都主动地参与到互助和自治中,形成“有事大家商、困难大家帮、村庄大家管”的浓厚氛围。

目前,全县累计参与志愿者达50万人次,筹工帮工100万余小时,募集资金1500多万元,实现微心愿92000多个,帮助群众40余万人次。“互助会”俨然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扶贫济困的有效途经、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

为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发展,汝城县切实用“脚下功夫”蹚出文明实践,通过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等专业性志愿服务,把住富民兴农“牛鼻子”。近年来,为提升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创业、就业,汝城县大力实施“人人有技能”培训工程。

延寿瑶族乡是汝城县辖下的民族乡,位于汝城县县境西南部。2018年,汝城县推出了辣椒、茶叶种植等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村民们纷纷参与,迫切希望有科技技术指导。延寿瑶族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何宁飞说:“人人有技能培训,我们乡里通过广泛宣传,与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做了摸底和组织,培训内容由老百姓“点单”,专家所讲的都是老百姓在搞产业时遇到技术瓶颈,无论再忙群众都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实施起来不困难。”

汝城县根据农村贫困劳动力意愿、乡镇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精心开设育婴师、挖掘机、电焊工、茶艺、厨艺、直播带货等培训班,让他们至少掌握1门技能技术。先后在热水镇等地举办了厨师、旅游服务培训,在泉水镇举办了茶叶种植、加工培训等。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党支部书记胡丙灯:“培训了以后,通过这个技术还是提高了很多产量。很受我们老百姓欢迎。我们希望这个培训要坚持下去,以后多搞。让我们这些精准扶贫户学到一门有用的知识。让他们脱贫以后,在致富中有更好的发展,也更好的提高自己生活。”

据介绍,汝城县“人人有技能培训”累计培训3.5万多人次,覆盖了所有贫困劳动力,发放职业等级资格证书3600本,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被教育部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汝城县科技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项目被中国科协和中央文明办列入智慧行动资助项目。

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结果,就要不断提升理论和人民群众的粘合度。不论是”互助会”还是“人人有技能培训”汝城都紧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相结合。

送政策、送文化,树乡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来分享

有请今天的宣讲员

汝城县委宣传部

精神文明建设室主任

吕凯军:

一个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就是一个个文明实践新地标。

通过各地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汝城将文明成果

送到村村组组、送到基层

将“理论”转化为“成果”。

它们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动员起千万人民群众

共同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让文明实践成为一种“新时尚”!

 

记者:郝爽、郑妙

编审:蒋岚、山川、郝爽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