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粮猪大省,生猪产业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要想生猪养得好,品质好,种猪是关键。种猪也号称是生猪的产业芯片,是整个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湘”系种猪培育,打造“品种好、品质优、品牌响”的优质湘猪,实现湖南种猪核心种源基本自给,扭转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1月12日组织召开了湖南生猪种业发展研讨会。相关专家、学者、产业从业者为湖南生猪种业发展献计献策。
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湖南生猪核心种源自主选育项目启动在即,将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湘”系瘦肉型猪种,打造国家生猪战略种源基地。
根据全省瘦肉型猪联合育种规划,“十四五”期间,湖南将围绕现代种业发展需求,重点推进生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种业创新、质量监管监测、种业信息服务等四大体系建设,增强生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到2025年,全省建成较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实现核心种源自给率90%以上。
生猪如何养得好?
种猪哪里的品质好?
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总畜牧师研究员
彭英林
就生猪育种方面的问题
来解答了!
戳音频随身听
Q
湖南是养猪大省,有着悠久的生猪养殖历史,湖南本土的生猪品种有哪些?其优势和劣势在哪?
A
湖南本土生猪品种主要有宁乡猪、湘西黑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和黔邵花猪,其中沙子岭猪曾经在全省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除黔邵花猪以外,其余四个猪种均已进入国家品种保护名录,宁乡猪还建有国家级保护区。含绥宁的东山猪、溆浦的龙潭猪和新晃的凉伞猪。湘西黑猪含桃源的桃源黑猪、泸溪县的浦市黑猪及沅陵县的大合坪黑猪。
地方猪品种最显著的优势是繁殖力强(产仔数高、母性好),抗逆性强(抗寒力、耐热力、耐粗饲和适应性都很强),肉质优良;但存在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和瘦肉率不高等劣势。
Q
目前湖南生猪种苗主要来自哪?省内主要的育种企业有哪些?
A
湖南生猪生产主流模式还是杜长大组合,外种猪品种主要就是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还有部分企业选用巴克夏猪改良地方品种,这些品种基本从国外引进,如美国、丹麦、法国、英国等。
省内主要生猪育种企业有唐人神、佳和、天心、新五丰、鑫广安等,还有湘村股份(湘村黑猪)和湘潭新湘农(湘沙猪配套系)。
Q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猪肉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我省发布了优质湘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您认为湖南在优质地方猪生产方面有哪些优势?
A
湖南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省在利用引进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采用现代育种手段,开展新品种或者配套系培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湘村黑猪和湘沙猪配套系就是很好的例证。
以宁乡花猪和湘村黑猪为代表的湖南优质地方猪种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利用形势喜人,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优质湘猪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质湘猪”品牌建设工程,就是要打造 一批“顶天立地”的大品牌、建设一批“铺天盖地”的特色品牌。重点培育3-5个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全国知名的生猪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品牌整合,集中培育30个生猪产品品牌。做好20个知名生猪企业品牌,树立“优质湘猪”的口碑和整体形象。
Q
两年多以来,非洲猪瘟给我国生猪产业以重创,生猪种业自然也深受影响,后非瘟时代,湖南猪种选育该如何抓好抓实?对于养殖企业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品种更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A
受非洲猪瘟影响,部分种猪企业损失惨重,性能测定工作减少或停止,种猪流通受限,有许多杜长大三元商品猪被用于生产,导致目前种猪市场供应紧张。
后非瘟时代,种猪生产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种猪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跨省引进种猪检疫审批,落实实验室检测和调入隔离观察制度,严格育种技术操作规程,加快高龄、低产母猪淘汰,优化种群结构。
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效益最大化的品种组合肯定还是杜长大。
Q
除了规模养殖外,咱们湖南也还有不少小散养殖存在,那眼下这个季节,对于小散养殖来说,需要注意些什么?
A
眼下正是寒冬季节,气温比较低,小散户养殖在做好自身生物安全的基础上,特别要在:强化设施安全、加强防寒保暖、提升饲养管理、做好物资储备和强化疫病防控等方面发力。
从2021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已将种业攻关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参与湖南生猪种业发展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快实施以“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联合育种,培育“湘”系种猪自主品牌,是解决种猪核心种源“卡脖子”难题、实现种猪育种自主创新的必然选择。
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主任徐旭阳表示,启动实施生猪核心种源自主选育项目意义重大。相关各方要齐心协力,把湖南打造成生猪联合育种机制优、育种技术新、种猪质量好、生产规模大的全国生猪种业高地。育成“湘”系瘦肉型猪新品系,主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核心种源替代进口的目标。
如果您对农业技术方面有什么疑问
可以给我们留言
或者拨打0731—8888,3938来告诉我们
我们将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记者:郑妙
编审:蒋岚、山川、郝爽、实习编辑黄焱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