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 湖南行动丨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贡献湖南国企力量

2021-01-22 09:08:25 湖南日报
作者:胡信松 编辑:马丽红
字号:

争当主力军 展现新作为——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贡献湖南国企力量

岁末年初,省属国企纷纷亮出2020年“成绩单”:华菱集团营收首次突破1500亿元,利税总额超150亿元;湖南建工集团中标工程量1827.1亿元,实现营收1030亿元;湘科集团三大产业全部盈利,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兴湘集团主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经济效益持续改善;湖南交水建集团全力拓展新兴业务,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湖南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战场,着力优化国资布局、加强技术创新、深化国企改革,全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国企力量。

着力优化国资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省属国企扭住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动摇,大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布局钢铁、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智能改造,华菱集团、中联重科、湘科集团等标杆企业脱颖而出。

华菱集团聚焦主业,对标世界一流,推进钢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高效精益生产体系,实现系统提质增效;同时,华菱集团还“牵手”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业务场景应用等新技术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作为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兴湘集团充分发挥兴湘基金群的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向“三高四新”领域,设立运营12只基金,大力扶持推动博云新材新材料产业、湘电风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春光九汇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跃升为省属国企第一方阵的大型企业集团。

“省属国企要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争当主力军。”省国资委主任丛培模表示,对国有资本增量,要抓紧补短板、填空白,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向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产业集聚,向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对国有资本存量,抓紧调结构、提质效,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向优质企业集中,向优秀团队集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着力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发展质效

用智能技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湘科集团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日前正式成立。“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就是希望通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抢抓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强化科技创新,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湘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银国表示。

近年来省属国企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尤其着眼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2%,创建了2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7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达电磁能、金天钛业、博云新材、中创空天、南新制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湖南高创新能源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高创孤岛微电网系统”,开启了风场机组安装、并网测试双线进行的新模式,缩短了风场的建设工期,实现了微电网网源协调、分布式电源稳定供电以及电网黑启动等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公司创造效益超过700万元。

“湖南国企将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重点突破新动能装备、海洋装备、新材料、新型显示器件、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丛培模说。

着力深化国企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一招。

从一季度同比下滑,到三季度实现正增长,千亿建工经历了“疫情大考”,走出了喜人的上扬曲线。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典维介绍,“我们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发力攻坚,通过深化改革,让企业机制活起来,让布局结构优起来,让发展动力强起来。”

湖南建工集团去年通过开展项目建设“百日会战”,主动出击市场,以投融资带动传统施工,企业营收继续保持了千亿规模;海外市场不断开疆拓土,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去年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我省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使国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国有企业当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先进制造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湖南高速集团通过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提升了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核心的服务品质与经营效益,集团总资产突破5600亿元,经营管理5722公里高速公路,占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的82.3%。

2020年,省属国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抱团“走出去”,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联盟,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建设中大展身手,彰显国资国企担当。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