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村官导师”帮带优化村干部成长路径

2021-02-04 14:14:17 红网
作者:张珍 唐华东 编辑:陈加宁
字号:

微信图片_20210204102919.jpg

永兴县松柏村老支书指导“徒弟"。

红网时刻2月4日讯(记者 张珍 通讯员 唐华东)“我们新一届班子将在老支书、老主任的帮助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画到底,争取早日把项目实施落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近日,新上任的宜章县长村乡镇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育喜在越秀集团养殖项目推进会上信心满满地表态。在“导师”老支书谭连贵手把手的帮带下,谭育喜从满腔热血的“职场小白”迅速成长为条理清晰的“村官精英”,带领新班子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党务村务财务,实现了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郴州市坚持基层干部“选、育、管、用、退”相结合,下好培育“先手棋”,出台《郴州市新任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度》,为全市2367个村(社区)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各配备一名“导师”,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帮带模式,全方位打造一条精准培养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目前,全市为5172名“新任村官”选配导师4600余名。

选好帮带导师

导师从市县领导、组工干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经验丰富的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以及退职村(社区)主职干部、第一书记等人员中择优选配,组建“师资库”。既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校“名师”、乡镇党政班子中的“老基层”,又有经验丰富的“明星支书”,还有“草根专家”。据统计,目前郴州各县市区“村官导师”师资库中已储备各类导师4600余人,为新任“村官”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帮带“四种能力”

“‘学’就是向经验学、向工作学,‘做’就是做接地气的好村干。”安仁县金紫仙镇党委书记戴玲俐说,新上任的年轻干部大多数文化层次较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视野开阔,有锐气有闯劲,只是缺乏经验和干工作的底气。

帮带导师与新任村(社区)干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开展谈心谈话、带班学习、现场指导等方式,重点帮带新任村(社区)干部提升履职能力。一是提升政治引领能力。通过组织学习、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形式,帮带导师与村官一道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并将其转化为群众思维、群众语言、群众观念,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对标对表,在讲话中、工作中、实践中与“下”接地气。二是提升促推发展能力。通过导师手把手培训、现场授课、交流学习等方式,帮助新任村(社区)干部掌握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方法。三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与新任村(社区)干部一道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村情社情,重点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增强基层治理本领。四是提升服务群众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现身说法、调研走访等方式,帮助新任村(社区)干部学会与群众打交道,妥善处理好与班子成员、退职干部、党员群众的关系,有效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帮带机制

为培养新任村(社区)干部的“干事本领”,郴州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多维度制订培养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帮带实效。一方面,组织新任干部定期到示范村(社区)、乡镇(街道)党政机关进行跟班学习,重点学习班子建设、项目推进、服务群众等技能,教出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带不走的“工作队”。另一方面,建立结对、职责、底线“三张清单”,运用课堂教学、实战跟学、实训悟学等帮带模式,确保干部培育“模式优、实效强”。并且,建立新任干部培养台账和个人成长档案,定期开展履职评估,对学习培训、履职情况进行如实记录,作为激励奖惩的重要依据。

通过导师帮带,各地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积极投身“上任第一件事”。苏仙区五里牌镇洞尾村“两委”班子“上任第一件事”是流转100亩荒地种黄精、玉竹;安仁县灵官镇豪田村则拓宽群众“幸福路”;汝城县暖水镇白泥坳村是改造马路市场、建800平方米的新农贸市场……目前,第一批实施“导师帮带”的124个换届试点村(社区)累计落地道路整修、环境整治、小农水治理等民生工程140余项,赢得党员群众纷纷点赞。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