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方玉在转动爆花机。
红网时刻2月5日讯(通讯员 贺上升 记者 陈纲)“火上摇啊摇,转一转,嘭!花开遍地……”2月5日,隆回县金石桥镇黄金井村60多岁的民间艺人贺方玉正在用传统的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关于爆米花的记忆,一下子勾起了几代人的回忆。
制作传统爆米花,先烧旺炭火,在手摇式爆米花机里加入香油后,贺方玉开始摇动爆米花机,这样能让油能够均匀扩散到内缸。然后,再倒入玉米和糖,密封好盖子,架在火炉上就开始匀速摇动。
“爆米花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一般看压力表,到了一定压力就可以了。”贺方玉介绍,炸一锅爆米花通常需要转一百多下,最后“嘭”的一响,爆米花就出锅了,因而它还有个雅名——“百转一响”。 据说“爆米花”起源于宋朝,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孛娄,北人号糯米花。”
爆米花常见有三种,一种是玉米爆的,第二种是大米,第三种则是小米。常见的爆米花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进爆米花的机器里做成的。爆米花的原理取适量的玉米(或大米)放入爆花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爆米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就可爆出可口的爆米花来。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锅内的温度不断升高,锅内气体的压强也不断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会逐渐变软,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的压强是很大的,使已变软的米粒膨胀。但此时米粒内外的压强是平衡的,所以米粒不会在锅内爆开。当锅内压强升到4-5个大气压时,突然打开爆花锅的顶盖,锅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很快减小,使得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导致米粒内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瞬时爆开米粒,即成了爆米花。
九十年代以前,爆米花用滚烫的肉汤泡制,加上葱(蒜)姜丝或胡椒,是民间流传久远的春节期间当茶待客美味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用传统方式制作爆米花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爆米花机器也很难买到,爆米花即将成为“远古”的民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