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丨湖南沅陵:绘就城乡新画卷

2021-02-20 15:37:53 中国日报网 编辑:陈加宁
字号:

摘要:沅陵按照“1座新城、2个片区、3条风光带、4个组团”的发展规划,建设了“三桥两路”,统筹发展了“两河三岸”,体现了青山、碧水、古郡、新城风貌,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向武陵山片区次中心城市的目标疾步迈进。

腊月二十九,沅陵城区车水马龙。从省城长沙回家过年的二酉苗族乡高竹坪村村民宋康,自驾车行驶在宽阔的龙兴大道,途经沅水二桥、太常大道、酉水大桥,约15分钟即驶出城区进入乡村公路。

“前段时间看到了家乡‘三桥两路’通车新闻,没想到这桥和路修得这么好,以后回家不会堵车了!”宋康抑止不住兴奋,将沿路风景发到微信圈群,引来众多好友围观。

临近春节,该县许多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后,纷纷驾乘车辆沿沅水、酉水环游县城赏景,沅陵“两水三地小武汉”城市新格局获得一片赞扬声。

坐落在沅陵城北的“好吃街”历史久远,是几代人的生活回忆,然而一直以来因卫生环境脏乱差,在市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去年,沅陵下大力气整治,拆除了违章建筑,整治了环境卫生,旧貌换新颜,广大市民拍手称赞。

沅陵县城(黄庭波摄)

春风拂过大地,新农村面貌尽收眼底。“以前很简单,就是搭了两块板子,每次上厕所都要经过一番‘考验’。”说起以前用旱厕时的窘境,二酉乡庙坪村村民李连生,一边皱眉一边摇头。而现在,他家的厕所已经完成了改造。厕所的前端部分和城里的抽水式马桶一样。更重要的是后端的化粪池不再是过去那种又脏又臭的了。

绕到后屋,改造后的“三格式”化粪池映入眼帘:用水泥盖子封闭着,揭开盖子,三格之间相互连通,经过每一格的处理,污浊的粪水越来越清,也闻不到异味。这是沅陵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已完成农村改厕5200余座。

连日来,官庄镇界亭驿村的村民们磨豆腐、打糍粑、贴春联,热闹非凡,引来众多县内外游客。放眼望去,古驿站民居被绿色环绕,村庄一尘不染。游客们往返于溪水两岸,看春花含苞欲放,木屋炊烟袅袅,纷纷驻足打卡。

“现在村民的卫生意识增强了,加上每天保洁员有三次清扫,村里卫生环境非常好。”界亭驿村支部书记张晓峰介绍,全县开展“十佳十差”村庄评比,该村荣膺“十佳”村庄,荣誉是全村村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乡村新画卷(龚幸福摄)

小康不小康,环境算一桩。近年来,沅陵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建设,成立了城乡管理“脏、乱、差”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党政领导亲自挂帅、部署和参战,村支“两委”发动群众参与,县直部门主动担当入位,合力统筹推进,整治效果立竿见影。

目前,沅陵县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达65个;打造了凤凰山森林公园和鸳鸯山森林公园南北两个绿色休闲公园;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城北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处理工程;城乡饮水工程全部完成,并达到安全监测标准;乡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配齐配足了乡村保洁人员;完成了明溪口镇胡家溪村等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修缮项目建设;危房改造16342户,解决了12104户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受益贫困人口达36312人。

沅陵按照“1座新城、2个片区、3条风光带、4个组团”的发展规划,建设了“三桥两路”,统筹发展了“两河三岸”,体现了青山、碧水、古郡、新城风貌,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向武陵山片区次中心城市的目标疾步迈进。

同时,沅陵把农村人居环境列入乡村振兴重头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一县一特”“一乡一品”,建设了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活动,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