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民宿错落在山水之间。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牛年春节,大山深处的凤凰县竹山村,篝火点亮了苗寨夜空,歌舞沸腾着崇山峻岭。
《竹山花开》实景剧盛大开幕,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参与一场苗族神奇婚礼,体验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感受苗鼓、苗歌的迷人魅力。
依山而建的精品民宿,鳞次栉比,人们围炉品茶,听风枕月。三五游客在临崖的泳池里玩水嬉戏,兴致高涨,旅游“热浪”扑面而来。
时间回溯3年,竹山还是一个交通闭塞、十分落后的深度贫困村。全村310户125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74人。
2018年3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竹山,发挥行业优势,引入市场主体,发展旅游产业,沉睡的文化和生态宝藏开始绽放光彩。
深山苗寨蝶变成“网红”。
“三年变化抵得上三百年的变化”
小青瓦、土石墙、花木窗。2月中旬,记者来到竹山村,青石板小路在石头寨子里蜿蜒。历经五百年风雨,苗寨保存有160多栋明清时期的老房子。
“竹山建寨五百年,苗族建筑、民俗保存完整,是中国传统村落。”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建军介绍,2018年驻村开始,工作队调研认为,竹山发展旅游有文化和生态资源潜质,决定把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争取协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乡村环境,旅游公路延伸到村里,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竹山村老支书吴自表感慨万分:“竹山三年变化抵得上三百年的变化。”
2019年7月,竹山旅游开发走向市场。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000万元,立足山水和民俗,创新打造旅游产品。
在竹山,无边温泉泳池、花尖民宿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特别是竹山乡居精品民宿,2020年3月一开业就爆红,节假日一房难求。神龙谷里游船,与苗家阿婆学绣花、织布,在民俗演艺《竹山花开》、村落剧《爱在竹山》中体验苗族婚嫁、农耕的文化的魅力和乐趣,游客还可以在竹山酒庄“买买买”,把黄酒、腊肉、土鸡蛋装进后备厢。
村落变景区,村民变员工。每天清晨,村民吴国安牵着牛来到景区犁田,向游客展示农耕文化。吴国安是景区员工,每个月工资2000元,一同犁地的黄牛也能“领”4000元的年薪。如今,像吴国安一样,在景区上班按月领工资的村民有120人。2019年,竹山村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竹山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竹山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1800元增长138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8.8万元。
村民变“演员”,文化传承利用
打禾、犁田、舂米、纺纱、染布、织衣,土气朴拙的传统农活,游人跃跃欲试。大碗“苞谷烧”拦门对歌,敲锣打鼓抬轿迎亲,仿佛从远古走来,令人热血沸腾。
记者走进老竹寨“半坡部落”,像是来到一座行走的非遗“超市”,织布坊、豆腐坊、晒谷坪、银器坊、一弯清浅的水田……苗家人的生活场景变成旅游体验,村民自如地当起了“演员”。
86岁的老人石香莲织布70年,她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同样是在家里“打花边”,只是换作展示给游客看,每个月就能领工资2000元;自家的房子自己照常住,每年还可收3000元的房租。
村民吴信胖“炫耀”:“以前在家里编织草鞋没有人要,现在游客来了,一双能卖20元!”
“竹山民俗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是发展旅游的一张名片。”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说,景区巧妙地以村落为舞台,创意打造了《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村落剧,让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还争取到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对苗寨建筑修旧如旧,让它们保留原汁原味。2020年1月,全国“乡村春晚”在竹山村设分会场。十里八乡的苗家同胞齐聚竹山,共同赶年,向全国展示苗家欣欣向荣的生活。
2020年“十一”长假,《竹山花开》实景剧盛大开演。村民们争先恐后要做“演员”,龙炳妹笑称:“演出一场就有50元收入,还能传播苗族文化呢!”
刘建军介绍,村里正着手成立非遗产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加入竹山“非遗工坊”。村民编织的草鞋、花带等,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传统手艺也得以保护、传承、创新。
融合发展完善机制,“网红”变“长红”
旅游带来了人气,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规划竹山旅游发展前景时,就会同开发公司,建立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竹山旅游专业合作社为公司提供劳务用工、租赁、市场管理等合作,村民通过就业、租赁、分红等形式增收。村集体通过集体资产、土地、分红等保障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村民在景区务工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村集体仅旅游分红每年就有15万元收入。
凤凰县麻冲乡党委书记杨晓莉说,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又扶志,村民自力更生、敢闯敢干,劲头被极大地激发。
“竹山越来越好,我们打算留下来,争取做出个‘网红’民宿来!”“95后”小夫妻唐丽喜和龙凤江,2019年回到竹山,唐丽喜在景区做保安,龙凤江当“演员”,他们的“印心石屋”民宿也开张营业了。
眼下,竹山码头建好运营,游艇开起来了。凤凰旅投公司借力千云旅游公路通车,正在打造包括竹山在内的长潭岗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竹山要实现‘长红’,迈向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多方凝聚合力,还要推动产业融合。”刘建军介绍,驻村帮扶工作队动员村民种植油茶162亩,扩种猕猴桃303亩,发展香梨100亩,2020年都已挂果,今年产量将大幅提升。
■采访手记
政府有为 市场主导
竹山村快速脱贫致富,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形成合力的典型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政府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整合各路资金,完善景区公路、游客中心、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市场主体干专业的事,在开发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将村内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建立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事实证明,专业可靠的市场主体进入是竹山脱贫奔小康的关键之举。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传承保护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抓手。要把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发挥好,真正做到市场主导、政府有为,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投资乡村,以旅游发展、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