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2021-02-25 01:34:37 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廖洁 编辑:周震
字号:

2月21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扶贫办直接指导,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扶贫干部和脱贫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表示,这部纪录片用心用情讲述了三湘大地的脱贫故事;展现了以首倡之为建首倡之功的伟大壮举;站在新的起点上,将激励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阔步前行。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了多远

《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共5集,每集聚焦一个主题。看了第一集《“湘”当精准》后,省扶贫办副主任黎仁寅便成了忠实粉丝,不落一集。

“相当精彩。” 黎仁寅说,第一集生动叙述了湖南瞄准“精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的攻坚历程。

“讲述的脱贫故事近在眼前,参与制订的一项项举措犹如昨天。”黎仁寅说,作为这场伟大战役的参与者,边看边回首走过的路,才知道走了多远。

“纪录片中一个个扶贫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集讲述凤凰县胜花村关于修路的波折,更是让我感同身受。”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驻芷江侗族自治县青竹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峰说,柑橘是青竹溪村的主打产业,从修机耕道入手,既要考虑路线的合理性,又受到项目资金的约束,协调难度很大。

经过不懈努力,青竹溪村三年内共建设机耕道约37公里,覆盖了全村4000多亩果林,还带动了数百亩新果林的开发, 为村民增产增收夯实了基础。

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

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既是纪录片中的“演员”,也是忠诚观众。

“一边看一边流泪。”龙先兰说,看着纪录片,他仿佛回到从前,看到了自己当初的样子——一个酒鬼、懒汉。是精准扶贫激发了他的内生动力,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面对现在的好日子,龙先兰说,自己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奋斗。

杨玉梅是通道侗族自治县羊肚菌种植大户。看完纪录片讲述湖南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产业扶贫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后,杨玉梅动情地说:“只有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

2018年,杨玉梅从广东回到家乡通道带领贫困群众种植羊肚菌,克服积雪压塌大棚、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如今在全县发展了三个种植基地,羊肚菌也真正成了贫困群众的“致富伞”。

“刚驻村时,全是泥巴路,两脚都是泥;如今,水泥路通村入户。”建行湖南省分行驻凤凰县麻冲乡高通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谭浩回忆,刚驻村时,高通村是产业空白村。

驻村帮扶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高山有机稻。现在,高通村已为高山有机稻注册了“凤凰叮咚响”商标,打出了品牌。“纪录片中的帮扶故事,就是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真实再现。”谭浩说。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作为一名‘扶贫人’,纪录片让我有一种亲切感,感觉每一个场景就是自己的攻坚日记,特别是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工作状态,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省扶贫办干部段吉广说,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自己非常幸运参与了,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的经历将成为自己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段吉广说:“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我们更要接续奋斗,阔步前行。”

从21日纪录片播出开始,张家界永定区七家坪村村民向佐朋就成了“追剧人”。

“纪录片真实展示了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实中,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向佐朋说,在省住建厅的驻村帮扶下,七家坪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新建了旅游客栈和光伏电站,开发了400亩黄桃基地和200亩莓茶基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1万元。去年,七家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向佐朋说:“精准扶贫让我们感受到了奋斗的意义。如今,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