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沟”新画卷——村级样本30例之祁阳市三家村

2021-02-27 08:29:18 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刘跃兵 编辑:杨雁霞
字号:

2020年8月23日,祁阳茅竹镇三家村,夕阳下村民的新房、水塘、蔬菜大棚和远处的湘江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摄

初春时节,祁阳市茅竹镇三家村景象万千:湘江绕村,碧波荡漾;一座座民居红瓦白墙,掩映在红花绿树间……一幅新农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2014年以前,三家村大部分是土砖房,道路雨天泥泞,晴天坑坑洼洼。村民无序种养,效益低下;生产生活垃圾长年积存在山坡、村道边、沟渠里,大家都称三家村是“龙须沟”。脱贫攻坚以来,三家村精准发力,让土地生“四金”,昔日“龙须沟”蝶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019年底获评国家3A级景区。

乡村变农场,一地生“四金”

2月25日,记者走进三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毛小兵的三层楼房,只见窗明几净,精致的装修不比城里的房屋差。正墙上挂着毛小兵一家4口站在土砖房前的全家福合影,反映出了曾经生活的贫困。

毛小兵今年58岁,照片上的土砖房,是他父亲建的,全家住了多年。脱贫攻坚以来,毛小兵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摘掉“穷帽”,盖起了三层楼房。

2014年以前,三家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永州市水利局等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后,通过引进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一地生“四金”,全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速路”。

“土地出租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有薪金,股份合作有股金,承包种植大棚得现金。”毛小兵说,村里引进的现代农业开发公司还为流转土地的村民购买了居民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现代农业基地连片大棚里,草莓长势喜人,不少城里人慕名前来采摘。承包这片大棚的是村民毛学云。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家收入达30余万元。村民肖桂花在基地务工,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她还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蔬菜,去年收入超10万元。

2016年,三家村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脱贫攻坚示范村”。2017年底,三家村整村脱贫出列。

治理“龙须沟”,村庄变景区

中午时分,游客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肖晓年的饭店,肖晓年忙前忙后,笑容灿烂。

脱贫摘帽、开店当老板……早些年,肖晓年心中从未想过。如今,却变成了现实。

肖晓年今年57岁,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脚疾,干不了重活、粗活。土地流转后,他和妻子返租几个大棚种蔬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没想到,三家村变化日新月异,好事接踵而来。三家村引进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智能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等逐渐发展成为观光农业。村里因势利导大力整治环境,美化村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2017年初,省、市确定三家村为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地。全村退耕还林还湿1136亩,搭配种植海棠、紫薇、芋头、湘莲、柑橘等经济作物30多种,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宜居宜游。

村里大力开展“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一拆:全村共拆除5万平方米空心房、杂房、危房。二改:改水全覆盖,改厕420户,完成6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两处小微湿地,促进生活污水源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三种:种花6万株,种草20万平方米,房前屋后种果树3200株。四清洁:村道、屋前屋后无垃圾,水沟无杂草、河道水面无漂白物。全村实现垃圾不落地,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村里还建成3处生态停车场、9处小游园,新建1处文化广场。

三家村变得越来越美了,游客也多了。肖晓年开始经营餐饮和小超市,很快成了“小康户”。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五一”假期,有20多万游客涌入村里呢!

2月25日一大早,村民肖学武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收进专用垃圾桶,可乐易拉罐、矿泉水瓶丢进可回收垃圾桶。肖学武说,垃圾分类无小事,人人有责。

近年,三家村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 ,把爱党爱国、勤劳致富、团结友善、生态建设、环境卫生等作为评选重要依据,量化打分,由群众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评选委员层层评选,并参加全县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 ,由此,引导全村群众文明向上,从而巩固全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创建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毛小兵脱贫后,主动帮助邻里,家庭和睦,被评为全县十星级文明户,他把牌匾放在客厅正中央。村民肖来生两次获得全县十星级文明户荣誉,人人羡慕。

■采访手记

龙头带动村庄振兴

几年时间,三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省定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群,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变化,这中间有什么“密码”?

在三家村调查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龙头带动是推动全村脱贫致富,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引进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改变了以各家各户小而散种植,经济效益低下的传统种植模式,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

引进龙头,还让村民们学会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改变了思想观念,从而激发了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主动跟上发展的步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共同“绘就”了三家村的美丽画卷。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