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1日,湖南再次吹响重大项目建设“集结号”。
当天,全省1248个重大项目在14市州同步开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出席长沙主会场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并讲话,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出席。
▲图为开工活动长沙主会场。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大家并不陌生。2020年4月和9月,全省曾两次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相比去年,此次集中开工活动有哪些特点?连续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背后传递出哪些信号?
信号一
围绕“三高四新”战略,继续聚焦产业
抓项目、稳投资,被认为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尤其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起步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在全省进一步营造抓项目、促投资的浓厚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集中开工的124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428亿,年度计划投资2730亿。
“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此次的重大项目既有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项目,又有产业发展领域强弱项、锻长板项目,还有民生发展和生态环保项目,体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省发改委投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介绍,相比往年,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部署得更早、导向更精准。
报道显示,2月24日,全省投资暨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谋划和部署今年稳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工作。
“4天后即启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传递的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项目建设。”该负责人还透露,在连续多年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基础上,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今年继续聚焦产业这个关键,此次共铺排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自贸区建设等产业发展项目848个、年度投资1540亿,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年度投资总量的68%、57%。
如:三一集团,在宁乡建设首个工程机械驾驶室灯塔工厂;山河智能,开工建设工业城三期,包括设备厂房、特装车间及调试场等;铁建重工,开工超级地下装备及其关键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中国商飞长沙大飞机产业及研发基地等均聚焦产业发展。
▲开工活动现场。
信号二
持续优化结构,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
去年,湖南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增速居全国前列。
今年,国家将更加注重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基建,全省投资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从投资结构看,此次集中开工的1248个重大项目,既有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有社会资本投资的产业项目;既有本土实力企业投资项目,也有国内外龙头企业投资项目,特别是社会投资占比达到80%,发挥了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民间投资的信心得到了恢复和提振。”该负责人表示,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拓展投资发展空间的过程,有助于促进投资的稳定增长和自身结构的优化调整。
未来,省发改委将充分发挥投资对于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以重大项目为强引擎、硬支撑,助推全省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信号三
更多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
牵住“牛鼻子”,发动新引擎。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湖南经济之所以表现出足够韧性,重大项目功不可没。2020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目前已初见成效。
事实上,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质量投资,一直是各地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之一。
具体看此次集中开工的1248个重大项目,至少有两大特点。
看投资规模,大项目不少。资料显示,此次开工项目的投资门槛都在5000万以上。其中,10至50亿110个、50至100亿21个、过百亿的9个。
“此次开工项目的带动性、引领性都比较强。”省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表示,项目集中开工后能迅速对全省经济形成支撑带动作用。
看投资方向,则更多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该负责人表示,此次项目遴选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弥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如:全省排水防涝补短板设施建设项目,将推进全省城市和县城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设施、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系统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望城5G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将围绕5G智能终端研发、生产类企业,积极引进华为、荣耀、比亚迪等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涵盖手机、智慧屏、平板、穿戴等消费类智能终端,路由器、交换机、无线数据卡等通信设备终端以及核心模组与关键元器件的5G智能终端产业生态。
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涉及领域广、影响大、带动强,必将为全省优化结构、转换动力创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