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界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老红军黄少庭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廖秋萍 整理 图文资料由张家界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提供
日前,天气虽然阴雨绵绵,但仍阻挡不了一些市民、学生的热情,他们来到张家界市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聆听老红军黄少庭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长征队伍中,有一支部队永远走在最前面。他们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红军主力部队迅速开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们,就是有着“开路先锋”①之称的工兵部队。
黄少庭,原大庸县协和乡人,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后任红四师师部直属工兵排排长。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长征。
1936年春节前夕,红二军团行军至贵州乌江的一条支流——清水江边,河面很宽,仅有一只渡船停靠在河对岸。此时,尾追的敌人已渐渐逼近,在河对岸不远还驻扎着一个营的守敌。如不能及时渡河,必将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局面。当天下午四点,红四师师长卢冬生立即向工兵排下达紧急任务,要求在不被对岸守敌发现的前提下,务必于次日十点前搭好渡桥。
工兵排排长黄少庭意识到这是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立即组织全排战士分别往上下游寻找合适的架桥点。工兵排共有四十多人,参军前大多数是木匠、铁匠、篾匠和船工。由于当时没有专业的测量仪器,工兵战士们只能依靠河岸对面的标志物和手指比划来进行目测。根据粗略估测,清水江河面宽150多米,河中怒涛翻滚,大块的岩石横三竖四的杂乱分布,需架设三孔桥才能保障渡河。
黄少庭初步确定了架桥点,便请示师长卢冬生组织战士就地取材,帮忙砍树,还把布匹撕成条状当做绳子用。可怎么越过激流把三根三十米长两百多斤重的桥梁木架到河中间的岩石上呢?经过商讨,黄少庭决定在架桥点上游两百米下水,凭借水势冲力,登上岩石,再通过布条把桥梁木拉过去。任务艰险,战士们却抢着要求下水。黄少庭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排长,我自己去。”但即便如此,仍有几个水性好的战士坚持要和他一起完成任务。黄少庭估量了一下,最终同意增加两人一同下水。
凭借强劲的水流,黄少庭被冲上了岩石,紧接着第二个战士也冲了上来。就在这时,第三个下水的战士瞬间被爆流淹没,消失在汹涌的浪涛里。岩石上的两人来不及悲痛,也顾不得浑身湿透,在刺骨的北风中,将河岸边抛过来的布条紧紧攥在手里,使出浑身的力气,终于将第一根桥梁木架在了岩石上。这时,天已经黑了,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没有生火,在黑暗和严寒中继续战斗,第二根,第三根……
在张家界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展示着不少老红军黄少庭的物品。
天已经蒙蒙亮了,远处传来了枪炮声。后卫部队已经和追击的敌人交上了火。工兵排的战士们忍着寒冷、饥饿和疲劳,加紧抢建最后一孔桥,终于在上午十点完成了架桥任务。红四师师长卢冬生称赞道:“工兵排干得不错!敌人妄想利用天险消灭我们,而我们却能够把天堑变成通途!”部队顺利渡河后,贺龙也夸赞道:“工兵排是不畏艰难险阻的钢铁队伍!”
3月,部队进入甘孜巴塘地区,红四师工兵排奉命泅水渡河,从河两岸向河中架设藏式桥。工兵排排长黄少庭又是第一个下水,但由于水流太急,快游到河中央时,他被一股激流压入河底,失去了踪影。
工兵排没了排长,战士们都悲痛不已。这一路来,工兵排的战士已折损数名。但重任在肩,他们没有退路。他们是“开路先锋”,就意味着部队前进的道路,他们必须用命来搏。休息了一晚,战士们又开始选点搭桥,势要在眼前这滚滚洪流之上,快速搭建出一条行军通道。
泅渡、拉绳、架梁……工兵排的战士们继续完成着他们的使命。就在这时,远处有一人沿着河岸踉踉跄跄却步伐急促地奔了过来。“是黄排长!”一个战士惊呼一声,岸上的战士们纷纷转身看去,真的是黄少庭回来了!他们欢呼着迎了上去,几个战士赶紧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排长裹上。
也许是幸运的眷顾,黄少庭居然从这湍急的巨浪中死里逃生。此时的他已是遍体鳞伤、衣不蔽体,虽然幸运地被激流冲上河滩,但身上已被石头磕得皮破血流,沿河而上走了一天一夜,只扯了几根野草充饥。赶上部队后,他没有做过多休整,就直奔工兵排架桥点。排长“死而复生”,让战士们士气大振。
时间一分一秒,桥终于架好了。工兵排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但是,在这次任务中,又有三名战士被激流吞没,年轻的生命永远在这一刻静止……
随着长征路上的不断扩红和战斗,黄少庭的工兵排人数增增减减。1936年9月,红二军团到达甘肃徽县时,红四师直属工兵排仅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而全团工兵仅剩一个排的兵力。
1966年,黄少庭从甘肃张掖地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岗位上卸任回乡,回忆起1934年贺龙率领红二军团解放大庸,他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从奶奶那儿听说了红军是帮助穷人闹翻身求解放的,就天天盼着红军来。后来红军真的来了,我也就跟着走了!”从此,一个20出头的小木匠跟着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工兵排长、工兵连长到工兵营长,历经了枪林弹雨。
黄淑明(左一)深情讲述父辈革命斗争史。
“我父亲心中一辈子装的都是人民,一直告诫家人任何时候都不许搞特权。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自己特别饿,就让母亲炒了一碗蛋炒饭,可父亲看见门外有一位讨米的(无家可归的乞丐),立即让我把蛋炒饭送给那人吃。当时我很委屈,问父亲我吃什么?父亲只是给了我一角钱,让我买一碗光秃面(清汤面)吃。母亲当时看不过去,就说了父亲,怎么不给壹角伍,让孩子吃份臊子面,而我父亲不做声默默的就走开了……”黄少庭的女儿黄淑明在讲述父亲的故事时几度哽咽,并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要继承、发扬好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在长征路上,有千千万万个像黄少庭一样的工兵战士。每一道天堑、每一座雪山的背后,都凝聚着他们无惧牺牲、一往无前的力量!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始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开路先锋”的意义!
走进张家界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弘扬红色文化。
注解:①改编自《峥嵘岁月——开路先锋》,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