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湖南姓氏志》编纂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红网时刻3月20日讯(记者 杨艳)姓氏文化是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束,它形成于远古时代,既古老又鲜艳。编纂姓氏志可以让人们从中领略姓氏文化,为各姓氏寻根问祖、承先启后提供可资印证的资料。3月20日,《湖南姓氏志》编纂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湖南姓氏文化资源丰富,据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研究中心研究,湖南具有大的姓氏300多个,湖南籍历代名人3800多个。其中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2200多个姓氏中,前面400个大姓湖南全部具有。编纂《湖南姓氏志》,是充分挖掘湖南姓氏家风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的关键所在。
《湖南姓氏志》由湖南省历史学会发起并主管,由湖南省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与湖南省村志家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服务。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历史学会秘书长李斌宣读了编纂《湖南姓氏志》批复文件。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原省地方志办副主任、研究员李跃龙就怎样修好《湖南姓氏志》提出建议。他表示,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方志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湖南姓氏志》的编纂,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由民间编修上升到权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指导编纂,以志书方式要求其准确性、可信性、权威性,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姓氏是一个人的标签,也是一个家族的符号,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不可或缺。湖南图书馆副馆长、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雷树德从湖南各地姓氏优秀家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提出注重家风不妨从重视家谱、学习家训开始,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湖南姓氏志》编纂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湖南是中国移民史“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川渝”主要起源地,随着历年来川渝各地姓氏寻根问祖的兴起,编纂《湖南姓氏志》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西南川、滇、渝、贵等地广大姓氏族人“湖广填川渝”的乡愁记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湖广是故乡,寻根到湖湘”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湖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湖南的寻根谒祖根亲文化发展,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