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勋。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樊志伟 长沙报道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共产党人血脉中都流淌着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之源。”蔡建勋语气坚定。
年过六旬的蔡建勋,如今仍在坚持以不同的方式寻觅、传播红色文化。他曾数百次寻访长征红色景点,笔耕不辍撰写革命故事,举办红色文化摄影展,在部队、高校各地进行革命传统演讲,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参与扶贫助学,被誉为“红色基因传播者”。
踏遍万水千山 发掘红色资源
海拔4800米的四川亚克夏山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烈士墓。
蔡建勋曾13次上井冈山,多次重走红军长征路。大江南北的万水千山中都留有他 “寻红”“追红”的脚印。红色的“根”在哪里,他就会追到哪里,寻到哪里。他以长征精神为动力,永不停息地挖“根子”、找“源头”。截至目前,全国除黑龙江省外,他都追寻过探访过,足迹遍及雪山、荒漠、沼泽等人迹罕至的地方。
2014年10月8日,他又一次开始了“长征”,在寻访大渡河、泸定桥、夹金山后,又直奔红原、若尔盖草地。草地依旧空气稀薄,许多地方人走无路标,车行无定位,他顽强地克服高原缺氧、头晕胸闷等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4800米高的亚克夏山。在这里,长眠着当年长征12位红军战士的英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们的遗骸才被解放军收殓并立碑,这座墓碑也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烈士墓。
这个悲壮而感人的场面,也成为蔡建勋每次红色演讲、撰写长征文章、编辑《长征》画册时,必不可少和最鲜活、最动人的宝贵史实之一。
蔡建勋不仅带领我们重温了悲壮动人的长征事迹,也为我们挖掘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红军英烈。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将领张子清,曾任工农红军师长、红五军参谋长、边区军事部长等要职,他为朱德、陈毅挺进井冈山,为朱毛会师扫除最后一道障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毛泽东的多次高度评价。可是由于其牺牲过早,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党史、军史人物,几十年来的教科书却很少提及,后人对他的革命业绩知之甚少。
为了深挖细采张子清事迹,寻找他的革命业绩、丰富党的史料宝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蔡建勋无数次去北京、广州,跑连队、奔机关,多次来到张子清出生地、战斗地、牺牲地、安葬地,拜会党史专家和当地有关人员,逐一请教寻访史志工作者,塑造和丰满了张子清的整体形象。
2019年和2020年,蔡建勋与张子清的亲属一道,3次上井冈山,终于在江西省永新洞中和上中等地,找到了张子清曾经隐藏养伤的山洞、带伤进行革命活动和牺牲的具体地点。蔡建勋多年的坚定寻觅推动了我军政治工作部门和湘赣两省对张子清的研究,也成了目前全国全军研究张子清最多最深入的人。
始终笔耕不辍 书写红色故事
作为一名军队政治工作者和退休老兵,一个红色基因的研究探索者,蔡建勋尤为注重用文锋和笔触撰写讲述红色故事。
从16岁参军到退休至今,他矢志不移,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央及省市媒体发表作品4000多篇。在此基础上,他还整理出版了《红色征途寻秘》《长征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军旅情思》等多部专著。他撰写的《张思德墓前遐想》曾获湖南省军队离退休办中国梦军休情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征文作品一等奖。这些“红本本”成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地方青年工作、社区老年工作的好教材。
亚克夏山红军烈士纪念碑。
蔡建勋用心地把在革命老区搜集、发掘出的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人物、珍贵事件或散落于民间的奇闻轶事分门别类,精心整理。只有事件梗概的,他写成消息;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他编辑成故事,然后及时发表在军地主流媒体。
蔡建勋撰写的《绝命后卫师》《拽肠子师长》等文章,感动了无数人。故事发生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师长陈树湘为掩护党中央、中央红军主力撤退时,在湖南道县壮烈牺牲,事实准确,牺牲地具体,但史料零散,没有给后人留下整体印象。为此,蔡建勋八去广西兴安、五去湘西道县,并到陈树湘的家乡长沙县福临镇,深挖英雄殉国之“根”,探求精神伟大之源,这才最终成就了这两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
奔走大江南北 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把红色基因传承下来,蔡建勋牢记初心和使命,深入部队军营、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乡镇社区,用自己寻找的鲜活史料、书写的红色故事、拍摄的红色影像,传承共和国不变的红色基因。
蔡建勋寻迹红军爬过的雪山。
仅2018年,他就为广东某部队、福建某部队、湖南省工商局扶贫点、益阳市纪委监察委、长沙市长郡中学等八个单位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演讲授课,并3次举办了《共和国不会忘记》《致敬长征》等个人摄影展,受众达上万人。
2017年3月,蔡建勋应邀到怀化湖南医药学院为该院师生作《长征——永不磨灭的记忆》授课,他详细地介绍了长征的过程、长征的精神、长征的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深深吸引和鼓舞了在场师生。
其中有个叫周义的学生第二天就来到院长办公室,要求当兵,报效祖国。当年毕业后,周义如愿应征入伍到武警河北省总队。
由于新训很苦, 2018年3月,周义给蔡建勋发来微信叙述自己的迷茫和困惑,蔡建勋看到后及时回复:“完成老百姓到军人之间的转变肯定要付出心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全国人民如此,军人更是如此。”同时,还勉励他学习红军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在新的长征路上,创造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
2019年1月31日,捷报传来,周义荣获了所在部队表彰的“优秀义务兵”,他第一时间向蔡建勋报喜,感谢蔡建勋的讲座,让他萌生了献身军营的想法,也感谢当初的鼓励激发了他的一腔报国热血。
坚持扶贫助学 践行雷锋精神
在奔走大江南北的过程中,蔡建勋还一直坚持学习雷锋,积极参与扶贫助学。他的笔名叫"学雷",除在授课、演讲、为军地媒体撰稿积极宣传雷锋、雷锋部队、雷锋家乡、身边的雷锋外,还热情为伤残军人、孤寡老人以及其他困难家庭给予爱心关怀资助。
他长期参与扶贫助学,先后100多次奔赴湘西怀化贫困山区、益阳安化等革命老区。2013年以来,他与退休战友在家乡带头发起成立益阳市扶贫助学促进会,他常常冒着酷暑风霜,克服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困难,与团队爱心人士一起,用真心、真情、真诚组织爱心活动,募捐了善款500多万元,让7所学校、2249名贫困人员获得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蔡建勋说,他永远不会停下寻觅红色征途,传承红色基因的脚步,因为当初的初心一直未变,已经深深地融入他的血液里,那份坚守和承诺也已经融入了身体。未来也许就是明天,重走长征路的人群中依然还有这样一个身影,一名老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深耕红色历史的摄影和文字工作者。他的过往已经凝聚成了一首诗:
一路追忆朝圣长征,
一秒光影定格峥嵘,
一腔热血寻觅征途,
一片丹心传承星火。
【人物小传】
蔡建勋,湖南益阳人,1954年生。1970年12月入伍,197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防科技大学原工程兵学院某部政委、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会员。蔡建勋长期坚持宣传长征精神和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多次被评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进个人。2019年12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来源:红网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