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通讯员 王晓靖 长沙报道
春山可望,草木蔓发。潇湘之境,多彩烂漫。
3月21日至27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承办的“锦绣红土地·文旅振‘湘’村”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湖南行活动举行。14省份媒体记者奔涌而来,亲近这片红色热土,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14省份媒体团在罗荣桓纪念馆采访学习。
湖南之行,他们都去了哪,见证了什么乡村美景,聆听了怎样的红色故事?一起来看看这段特别的湖南之行。
一路上,媒体人纷纷化身“湖南文旅推介官”,重走青年毛泽东“实践出真知”之路,聚焦旅游扶贫,看凤凰县竹山村“美丽战胜贫困”的累累硕果,倾听“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
走红色之路:一路故事重温党史
长沙县开慧镇,有个唯美的别称——“初恋小镇”,这里是毛泽东同志夫人杨开慧的家乡。此行首站,媒体记者们来到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聆听毛泽东与杨开慧革命伉俪的动人爱情故事,感悟她“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革命精神。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在株洲醴陵耿传公祠,大家细致了解始终心系群众的人民战士耿飚的生平,在“耿飚之问”中拷问初心;走进湘潭县彭德怀元帅故里,学习他忠诚廉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品质;走进衡东县罗荣桓纪念馆,感受元帅始终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对党忠诚的典范;在张家界天子山拜谒贺龙元帅之墓,瞻仰贺龙铜像,致敬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伟大革命故事。
在张家界天子山拜谒贺龙元帅之墓。
书香文脉的传承,在湘乡演绎得淋漓尽致。记者们走进湘乡市东山书院,追逐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在此求学的身影,听见一墙之隔的东山学校传来阵阵铃声,感受少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和坚定意志,以及一脉相承的浓郁学风。
走进安化一中,大家重温青年毛泽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游学之路。在这里,毛泽东曾召集教师中的共产党员开会,调查农民运动、传达中央精神,点燃了安化革命运动的熊熊烈火。
寻“湘”村之美:振兴路上春光无限
凤凰古城外,看竹山之春。3月24日,媒体团来到湘西凤凰县竹山村,聚焦文旅扶贫,见证深山苗寨的华丽蝶变。
这里曾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如今立足山水和民俗发展旅游,游客来这里睡民宿,泡无边际泳池,听苗寨阿婆讲千年乡愁,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1800元增长到现在的13800元。
凤凰县竹山村。
而概述这场美丽蝶变最生动的场景莫过于:村民吴国安每天牵着牛来到景区犁田向游客展示农耕文化,每月工资2000元,一同犁地的黄牛也能“领”4000元的年薪。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3月25日,大家走进矮寨大桥和德夯苗寨,踏访路桥奇观,体验苗寨风情,领略峡谷风光,看“中国的圆月亮”讲述“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
9年前,跨度1176米的矮寨大桥正式通车,曾经在盘山公路上至少行驶30分钟的车程,缩减到只要56秒。随之探索的“交通+旅游+扶贫”模式,打造的矮寨奇观旅游区正向国家5A级景区迈进,苗寨里的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好。
这座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大桥,成为了联通外界的致富桥、脱贫攻坚的小康桥、奔向现代化的幸福桥,展现着湖南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新面貌。
▲走进矮寨大桥。
抒媒体之见:红色旅游“出圈”出新
跟着党史走“湘”村,此次媒体之行都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在张家界举行的理论成果分享会上,记者们畅谈感悟体验,分享在湖南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湖南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山东大众网记者孙洋认为,“竹山模式”值得全国学习,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挖掘当地特色资源,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乡村,爱上红色旅游。
“湖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打造红色旅游产品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用情景体验的形式演绎红色旅游故事;同时开发一些红色主题的文创产品,提高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文旅频道主任袁文瑞建议道。
理论成果分享会。
在多彩贵州网记者申晓美看来,红色旅游要注重教育性,发挥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通过宣传手段让更多的人走进红色旅游景区学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助力红色旅游发展?陕西西部网记者孙瑞建议,旅游资源要和本省优势产业相结合,打造最具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向大众进行推介,让红色旅游“出圈”。
走红色之路,寻“湘”村之美,抒媒体之见。记者们用笔墨和镜头对准这片红土地和美丽“湘”村,学党史,重温青年毛泽东“实践出真知”之路;走乡村,闯入湖南乡村振兴里的诗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