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丨“中国制造”在这里已经成为高效率、高品质的代名词

2021-04-10 14:47:19 红网
作者:张盟 孙爽 编辑:杨雁霞
字号:

14c6130ca1f1e866e94ab2d10c90466_副本.jpg

中国(湖南)第18批援津医疗队队员孙爽正在准备新冠病毒疫苗注射。

红网时刻记者 张盟 整理报道

记录者:孙爽,中国(湖南)第18批援津医疗队队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时间:4月9日星期六

天气:晴

摄氏33℃的万基,在我因为疫情还没来得及领略国家公园的魅力的时候,我倒是着实领教了这里的紫外线和闷热的天气。“春苗西行”第一程最后一站的接种,依旧迎来了帽子、工装长袖等全副武装,刚从场地回来的工人们。看着他们刚晒完的脸,我难为情地放下了当做扇子摇着的小本子,让洗手衣和白大褂被汗水粘合得严严实实。每十五分钟更换的橡胶手套更是被汗捂得丝丝贴合,流出来的汗把笔记本上的字迹都浸模糊了,我也不得不因此稍稍提高了更换频率。

“吖,这个凳子真暖和。”前来咨询的一位工友笑着说。确实,因为今天咨询量大,我对面的这张椅子没有一刻被冷落。

“太好了,家里来人了!”一位操着北方口音的工友欢快地坐到我面前。原来,这位姓李的大哥来自河南,他告诉我,他来津巴布韦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看到你们就觉得有家的味道了,真的太好了!”和很多在津华人一样,即使津巴布韦政府已经全面放开免费疫苗接种政策,但是因为交通、语言沟通和时间安排等问题,很多像李大哥这样的在津华人想接种中国自己的疫苗还是有诸多不易。“你们来了,我们觉得踏实多了,接种完很快就能放心回家了!”这几天下来,这句话变着说法、变着口音地被说了无数遍,却每次都让我心潮澎湃。

“亲爱的孙医生,你能过来帮我一下么?”经过几天的配合,接种队伍里负责注射的当地护士Rose已经对我再熟悉和信任不过了,在咨询点稍有闲隙的时候我都会过去帮忙配药。因为出汗容易打滑,我特意带了两层手套。回到咨询点更换手套的时候才发现,因为掰瓶盖,大拇指上生生刮掉了一小块肉。晚间帮忙清点接种数的时候,“两天14小时520人次”的数据,让大家对望着,不约而同相互比出了大拇指。笔记本上,万基咨询点111条咨询档案和处理方案让我深深感觉到大家对祖国医生的信任和需要。

明天就要踏上归途了,中国电建的那几个大烟囱在夕阳里不歇气地冒着烟,工作人员骄傲地告诉我们,光中国电建的这一个工程项目就把津巴布韦的电力供应能力提高了50%!不仅是建设工程项目,不仅是中国疫苗,“中国制造”在这里已经成为高效率、高品质的代名词。

一路西行,以守护健康之心,履敬畏生命之行。夕阳里的白大褂上,那面代表中国援外医疗的国旗似乎也要随着万基清凉的晚风呼啦啦地飘扬起来。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