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弼时镇任弼时纪念馆,与长沙县黄兴镇许光达故居,相距不过五六十公里,一小时车程,应验了那句古话:德不孤,必有邻。
弼时、光达故里,都是厚德载物之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联结出党史上一座立德的“时·光里”重镇。
5月13日,湖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流动课堂设置于“时·光里”,缅怀、敬佩、感悟……“学史崇德”主题课实地敲黑板。
曾是党的“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令人记忆最深刻的大德,浓缩出一个字:“怕”。怕什么?怕工作少、怕用钱多、怕麻烦人。
任弼时遭受过上海租界当局的酷刑,背部被烙出两个窟窿,从此落下病根。任弼时坦言,自己活不长,得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工作。他恪守一个准则:“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他平生“三怕”里,“一怕”即“怕工作少”。将有限人生用作无限奉献,任弼时夙兴夜寐,负重前行从不歇脚,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党的骆驼,人民的骆驼”鞠躬尽瘁,德行如驼峰高耸。
开国十员大将之一,许光达令人记忆最深刻的大德,浓缩出一个字:“让”。让什么?让衔、让级、让位!
许光达先让军衔,递交降衔申请给自己“差评”:前期“战绩平平”;后去苏联疗伤,为党服务出现“真空期”;扪心自问贡献“微不足道”,佩戴四星难以心安神静……申请未能获准。十年后,军衔制改行政级别,许光达再度请求,把自己从行政四级降至五级,这回如愿以偿。谦虚逊让、功成不居、淡泊名利,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君子进德修业。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德不配位,“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见不摔跟头的。
不想摔跤子,经常照镜子。对标任弼时、许光达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品德境界,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深学笃行,把党史既当教科书,又当清醒剂,既有“怕”的敬畏,又有“让”的胸怀,任何时候都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于红色精神谱系里立心铸魂。
汨罗江流淌的地方,浏阳河蜿蜒的地方,古有屈原忧国忧民,今有黄兴救国救民,任弼时、许光达等为国为民。精神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正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所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道德力量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始终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崇德照明镜,学以明德、行以砺德、俭以养德、思以检德、廉以正德,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征途,我们宜将红色基因化作“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