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书文化与现代传播深度融合

2021-05-20 16:48:16 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编辑:肖拓
字号:

1.png


作品链接:

论家书文化与现代传播深度融合

作者:任静

摘 要: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多了一份“天涯若比邻”的便捷,却少了一份“家书抵万金”的重量。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率推出的“潇湘家书”抗疫前线“逆行者”系列节目,将传统家书与现代传媒深度融合,为融媒体、互联网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选择题材、如何编排节目、如何创新传播探索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家书文化;情怀;融媒体

在阻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刻、紧要关头,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应时而为,第一时间推出“潇湘家书”抗疫前线“逆行者”系列节目,通过融媒体的传播形式,插上电波的“翅膀”、搭上网络的“高铁”深入千家万户,使溢满纸面的个人情感无限蔓延,让力透纸背的家国情怀迅速播散。

一、以传统家书文化的创意表达,呈主流声音之美

“潇湘家书”活动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宏森直接倡导,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明办策划发起,于1月9日正式启动。活动倡导书写家书,讲述家乡和家人的故事,充分发掘家书背后的大事小情、大情小爱。活动启动迅速点燃了全省群众性家书创作的热情,短短一个半月便收到书信投稿数以万计。作为具体执行的主流媒体之一,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发挥广播优势,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创新。

(一)从文化形态传承到时代情怀升华的新颖表达

“潇湘家书”与传统家书相似,在简单与质朴中,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沉静之美;与传统家书有别,潇湘家书突破了文化类节目的刻板印象,融入了更多新颖的感情元素,每一封家书都由“导语、听家书、一线照片、家书文字、亲子手绘”组成,长沙中学生用清新的声音朗诵致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女儿朱梓琳为奋战在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的父亲亲笔画的素描等,全方位地触动大众的情感感知。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潇湘家书”不单单是方寸纸张上一字一句的文字汇聚,更是可看可读可听可感一点一滴的情感叠加。

(二)从展纸见字如面到图文声情并茂的多维传递

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综合运用多种素材、多种手段,确保每一封“潇湘家书”尽可能做到图、文、声并茂。特别是挖掘和发挥电台的声音资源优势,所有家书都由湖南电台专业主持团队朗诵,注重文字背后的情感表达,将饱含深情的生动文字内容化成充满力量的灵动声音,通过电波传送千家万户、直达灵魂深处,引发广泛的心灵共鸣。1月9日,湖南新化“潇湘家书”启动仪式上,知名播音朗诵艺术家周眉、荣斌现场深情朗诵父亲给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湖南籍博士刘楚斌的一封家书,讲述美丽家乡脱贫后的变化,诉说浓浓的思念和牵挂,勉励儿子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多做贡献。一封家书纸短情长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作家三毛说:“也许,透过书信呼应的方式,加上声音,人和人之间所竖立起来的高墙,能够成为透明的”。

(三)从私人情感交流到社会价值共建的纵深互动

“潇湘家书”运用开放性思维,借力新媒体的承载、推介,打通不同地域空间,连接不同层次人群,将传统家书由点对点的私密性传输拓展点到面的开放型传播,真正让写在纸上的精神价值活起来。截至3月4日,“潇湘家书”系列总计推送文章1070余篇次,各网站、客户端、自媒体转载共22716篇次,总阅读量超1.65亿,多篇家书点击阅读量超过10万,在大众中形成了共识、产生了共鸣、引发了互动,层次感、真实感、广阔感、纵深感应运而生。

(四)从电台全频同发到全网同步推送的立体传播

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率“潇湘家书”节目按照融媒体运营思路,进行多渠道传播,不仅在旗下八个频道的微信、微博、芒果动听APP同步首发,还通过湖南省委网信办在时刻、新湖南、华声在线、大湘网等各大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新浪、搜狐、网易、凤凰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企鹅号、百家号、东方头条、时刻新闻等平台高频转载,共同构成二次传播矩阵,让大众能够通过更多的平台更加及时、全面地收听收视“潇湘家书”。

二、以时代家国情怀的多重诠释,守主流价值之正

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潇湘家书”抗疫前线“逆行者”系列节目充分挖掘传统书信的时代价值,在听读之间唤起信件背后的情感共鸣,既击中了大众的书信情节,又切中了大众的家国情怀。

(一)挖掘小中见大的家国情,在微观故事中彰显宏大叙事

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信息媒介,于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孕育而生,其魅力正在于其源于生活、忠于生活、嵌于生活的现实感。“潇湘家书”注重挖掘时代背景下代表性人物背后的故事,冲破宏大现代性话语叙事模式,展现家喻户晓的“高大上”宏观战略中鲜为人知的“接地气”微观故事。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巴经济走廊繁忙的建设工地上,中建五局土木公司的建设者正在这里谱写建功海外的青春篇章。妻子吴莎在给丈夫的家书中写到:“你告诉我,在巴基斯坦每一天不是在五十六公里的建设工地,就是在主、副、三营地里。每一天都是听着清真寺的诵经起床,每一天都是在烈日风沙里赶工期”

精准扶贫发源地湘西十八洞村村民杨秀富在家书中对远方的儿子说:“自从2013年习主席来到咱们十八洞村,村里组建了苗绣合作社,漫山遍野种满了猕猴桃,家家户户入股搞生产,年年有分红。咱们苗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安·巴·契诃夫所言:“最优秀的作家都是现实主义的,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正是尊重和把握了传统书信的现实感,将刻画于尺素之上细微的生活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呈现在大众面前,“潇湘家书”才得以真正地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引发大众的思考,让大众心中的信念与信仰日益完善与坚定。

(二)回归展信如晤的仪式感,在质朴表达中彰显人性光辉

传统书信因称谓、问候、落款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写作格式而充满文雅的气息和亲切的特质,也让收信人感受到来自写信人的尊重和真情。面对突如其来、日益严峻的疫情,“潇湘家书”将关注重点迅速转移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上和战疫一线逆行者上,收集了一大批来自武汉同济医院、黄冈大别山医院、湘雅医院、长沙救治中心的家书、请战书。湖南省肿瘤医院发热门诊重症医学科医生戴晓薇说:“在防御新型病毒的战役中,我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彰显医者仁心,民族脊梁。”驰援武汉的湘雅医院曹岚护士长与女儿约定,疫情结束后一起去看珞珈山下的樱花。她在家书中说:“说起我们今天曾经经历的一切。也说起,我们无愧地捍卫了武汉的美丽……”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支援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湘雅医院护师李婉贞,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到:“看到一个个经过治疗,情况好转的病人绽放的笑容,听着他们说出的一声声谢谢,期待着一个个家庭的团圆。我从未如此为自己的义无反顾感到自豪!”这一封封特殊的“战地书”,通过“潇湘家书”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生动展示,使得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临危受命的豪迈气概和心系疫区、关爱同胞的情感暖流跃然于纸上,也使大众被家书传递的深厚情感心生感动,对信件背后的人文内涵心存敬意。

(三)升华隔空传情的穿越感,在纸短情长中彰显社会责任

传统书信具备的时空穿越感,体现了强劲的内在张力,能够连通大众的情感,可以突破地域的阻隔,甚至在时光的飞逝中打开尘封的历史。在此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潇湘家书”联动前方阵地与后方家园,既有战地一线的逆行故事,又有后方家人的牵挂思念;既有社区、街道、公安、妇联等各条战线的积极行动,也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等各个群体的暖心加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支援武汉同济医院医疗队的护士长刘艳在父亲七十岁生日之际,不能回来给父亲祝寿,也不能在隔离病房里视频通话,她特地提前写好了一封家书,寄给家乡的父亲。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朱克和在国内防护物资异常紧缺的情况下心系家乡,捐赠4000套防护服给家乡汨罗。堂弟在给堂兄朱克和的家书中说:“请所有海外华侨放心,有你们支持,我们定将众志成城,抗疫必胜”!正是这一句句细腻的叮咛嘱咐,这一声声朴实的亲情告白,这一封封纸短情长的战地家书,将前方后方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四)丰富引人入境的画面感,在情感共鸣中引领价值认同

正如西方现代阐释主义代表之一海德格尔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头脑里意识的“先结构”,使理解和解释总带着解释者自己的历史时代的色彩。传统书信因其鲜明的私人性特征而具备极强的可信度,再加以灵动的文字、鲜活的语言、温暖的情感,使写信人的儿女情长、理想信念甚至家国情怀,以及写信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得以完整流露、真实记录。“潇湘家书”从挖掘每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出发,不仅带给受众强烈的文化归属感,更是为身处这个时代的大众构筑了集体记忆、集体情感。同时,“潇湘家书”将传统家书置于大众视听之中,不仅带来直观、鲜活的一手信息,更是给予受众以“现场感”“代入感”,并且受众所产生的情感、思考和发现都可以通过媒介再次反馈到传播者,实现了传受双方角色相互转换、信息相互传递,写信人、读信人和受众的共情体验情感共鸣具备穿透用户年龄层的优势和价值,引领形成广泛价值认同。

三、以融合传播环境下的深化担当,增主流媒体之能

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提升舆论引导力,更好地担当推进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从“潇湘家书”的创新实践中可以获得良多启示、引发更多思考。

第一,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把握主导权?坚守主阵地、坚持主旋律、坚定主基调是第一要求。互联网和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坚持主旋律、坚守主阵地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倒逼主流媒体回归到新闻的本质和传播的规律上来,在与社会、受众的频繁、高效互动中,把握主流导向,传递主流价值。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潇湘家书”聚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通过对普通人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挖掘、呈现,描绘了一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沉家国情怀。充分证明,在主旋律当中、主阵地之上,传统主流媒体同样有很多元素可以开发运用,推出既符合主流价值又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第二,主流媒体如何不断提高传播力?贴近受众、回归常识、走向亲润是不二法门。传统主流媒体只有始终将大众作为“对话”主体,在硬性的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中融入软性的传播艺术和传播智慧,提高舆论引导的“贴近性”“亲切感”,使新闻包装和传播形式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预期。“潇湘家书”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回归了传统书信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切入了当今社会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发挥了现代传媒的传播手段、传播效力,向大众提供丰富而可信的信息,为大众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解读,从而引领大众积极而有益的思考。

第三,主流媒体如何在热点舆情中占据致高点?念好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快、准、新、强”四字诀是当务之需。当前,有不少热点舆情先由网络新媒体主动爆出,再由传统主流媒体被动跟进,成为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传统主流媒体需要重新认识传播规律、提高把握时机能力,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速度上强调“更快”,在传播时间点和着力点的把握上突出“更准”,在传播的方式方法和载体上追求“更新”,在节目的综合影响力上实现“更强”。从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潇湘家书”活动的执行过程看,传统主流媒体也不全然意味着被动跟进,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推出“潇湘家书”抗疫前线“逆行者”系列节目,并迅速策划推出一系列来自前线与后方的温暖家书,正是面对社会热点的一次精准把握、主动出击。

第四,好的节目创意如何开花结果有生命力?精益执行、创新执行、合作执行是能力本位。“潇湘家书”运用新兴媒体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事件,实现传统家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在执行过程中,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不仅将规定动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力求精细精美,如:主持人周眉为了一句“亲爱的老公”,反复琢磨、练习数十次;也注重形式创新,如:“导语+听家书+一线照片+家书文字+亲子手绘”的组合呈现形式等,带给受众更多审美体验和更深情感体悟。

第五,好的传播效应如何呈现波浪式拓展递进?把握融媒体规律、强化二次传播矩阵是题中要义。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时代下,传统主流媒体要主动适应形势,从传统媒体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拓展自身网络传播渠道,使“网络发声”成为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舆论引导方式和手段。我们欣喜地看到,湖南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在“潇湘家书”活动的执行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频道自办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媒介融合产品的传播优势,更是借力国内、省内各大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构建节目的二次传播矩阵,形成了融合传播的强大声浪。

任静 13607447791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