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5月20日讯(通讯员 陈文玉 谷忠秋)近年来,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首位,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灾理念,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网格化创新管理建设,连续1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屏障”。
张家界市属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隐患点多达1086处,直接威胁3万余人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压力巨大。去年主汛期间,面对持续13轮的历史最强降雨,张家界市在全省率先进入地质灾害防治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奔赴一线指挥,全力以赴迎战历史罕见的地质灾害,创造了274起地质灾害“人员零死亡”的防灾减灾奇迹,防治经验被国家防总高度肯定。
聚焦“三个联动”,突出构建防灾大格局。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居)、组五级责任体系,领导干部包片包区,责任单位分条分块,村组干部联点联户,防灾责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部门联动。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共同研判防灾形势、发布预警信息,与旅游、教育、交通等部门共同制定应对措施、落实防灾部署,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持续有力运转。坚持干群联动。发动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邀请群众参与应急预案编制,引导群众发挥防灾减灾主观能动性。2020年7月8日晚,慈利县许家坊乡新界村发生大型滑坡,损毁31栋房屋、30余亩农田,直接损失超过1000万元。由于慈利县政府组织有力、群测群防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部门协调联动到位,危险区内130多名群众被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人员伤亡。此案例被评为2020年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获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推介。
聚焦“三个覆盖”,突出防灾能力大提升。隐患排查力求全覆盖。按照汛前、汛中和汛后3个时间节点,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累计排查灾害险情点2626处,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253处,对每个隐患点建立一本登记台账。防灾宣传力求全覆盖。实行“电视+网络+微信+培训+进村入户”宣传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灾知识,聘请专家分批对全市4480名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进行了培训,重点强化正反两面防灾典型案例宣传教育。应急预案力求全覆盖。坚持一个隐患点一个应急预案,重点明确预警方式、撤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并以村为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地质灾害隐患户参与率达100%。2020年7月6日清晨6时,武陵源区协合乡黄家坪村监测员张光松在巡查中发现泥浆变色,意识到即将发生地质灾害,迅速通知村民按应急预案组织转移,7时15分6万多立方米的泥石流直奔而下,道路、农田和房屋被损毁。由于发现及时、转移及时,24户87名村民幸免于难。
聚焦“三个强化”,突出实施隐患大管控。强化监测预警。推行“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模式,在高风险区布设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和普适化监测点,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远程监测,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2020年,全市成功预警避险地质灾害12起,避免人员伤亡564人。2020年7月6日,在监测到桑植县马合口乡马合口村一处山体有滑动迹象后,自然资源部门迅速通过无人机对山体进行勘察,并快速设立警戒线,组织群众转移。7月7日,该山体大规模崩塌,由于监测防范到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强化应急处置。严格落实“三个一律”要求,分片联系领导带领4个督导组进驻区县督导指挥,77000多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一律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对于危险区域一律采取措施予以封闭,并聘请专业技术队伍对51处险情及时进行了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强化隐患治理。按照“轻急缓重、分类治理”原则,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9000多万元,对9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助力1100多户地质灾害隐患户实现搬迁避让,治理效果不断显现。
今年的主汛期已至,天气复杂多变、降雨量大且频繁,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地灾防治工作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防灾减灾,夯实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防治体系,进一步牢构筑地质灾害安全防线,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