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小镇正崛起——浏阳特色小镇炼成记

2021-05-27 15:46:18 浏阳日报 编辑:张皎
字号:

08版社港-3.jpg

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不少慕名而来的患者在等候就诊。资料图片

5月20日,星期四。绵绵不断的雨水将社港这座浏北边陲小镇洗刷一新,空气变得格外清新。早上五点半带着孩子从汨罗家中启程,驱车赶到位于社港的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下称“骨伤科医院”)时,周剑没想到还是“来晚”了——车辆在医院一公里外的地方便排起了长龙。用了40分钟停好车后,周剑再次被眼前的场面给震住了——这个乡镇医院的门诊大厅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完全不为过。

寻武略是社港镇新光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坐在距离医院一街之隔的办公室朝外一瞥。在他看来这挨挨挤挤的人群与车流,不过是这个小镇上每天最平常不过的景象罢了。

以正骨医药为支撑,又不止于正骨医药。在整个社港镇,以骨伤科医院为龙头,形成正骨医药全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带动中医健康、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正在崛起。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欧阳稳江

年门诊量达30万人次

九成患者来自外地

08版社港-1.jpg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资料图片

“虽然来之前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超乎想象。”周剑是汨罗人。前两天,8岁的儿子不小心摔断了右手尺桡骨,当地的医生建议手术或者是转院,一家人心疼得不行。

“你们要不去浏阳社港的骨伤科医院看看,或许他们有办法呢。以前就有熟人摔伤了就是去那里看诊的。”亲戚朋友中有人建议。

“可以不用手术的,一会儿到手法正骨室让医生帮忙复位,用夹板固定即可。按医嘱多来复诊几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看诊的医生是“江氏正骨术”的第三代传人江林。

从诊室出来,周剑带着孩子来到了手法正骨室。主治医师江永革看了X光片子后,开始做正骨手法复位:助手和家属分别反向牵拉开患者的手腕和上臂,江永革则在前臂骨折处画上线,然后快速端起、按压,短短一二十秒内即完成断骨对位。之后,涂中药、绑带固定,整个复位流程只花了两三分钟。

“我们是听熟人介绍来的。”“我们也是曾有亲戚在这里治好了。”在排队等候的期间,周剑和长沙来的病患李正海聊上了。因为患者的口口相传,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的影响力辐射至长株潭、湘赣边甚至其他省份。

李冬敏是骨伤科医院的院长,前后在这里工作了25年,也是看着医院一点点发展壮大的:“2020年我院门诊量为30万人次,而住院病人只占8.5%,针对创伤骨折及部分筋伤病人大部分是在门诊治疗。门诊量从最初的不足百人到现在的日均千人以上,且九成患者来自外地。目前已开放骨伤科7个病室,547张床位,病床使用率为100%,手术室12间,平均每天骨科手术60余台……”

“在乡镇医院大多‘冷清’的当下,社港医院和集里医院却像极了大城市里那些规模超大、患者超多的超级医院,其‘逆吸’效应令人叹为观止……”对于这个偏远的乡镇医院是如何“逆吸”城里患者、医生的,新华每日电讯曾以“浏阳超级乡镇医院”为主题进行了解析,在庞大的点击率下,更留下了无限的深思。

全村3000多人

一半以上“端着医院的饭碗”

“来一份辣椒炒肉,一个炒芦笋,再加一份汤,打包送到骨科医院住院部X楼X床。”临近中午,随着手机微信提示音响起,在骨伤科医院对面开小餐馆的刘斌变得格外忙。到店吃饭的,打包带走的,手机点餐的,让他应接不暇。因为生意太好,以至于一家人都将精力投入到了店里。

“像我这样开餐饮店的,这两条街上起码有70家。还有几十家开超市与卖医疗器械的,小旅馆也很多……一句话,我们都是靠着医院吃饭的。”通红的炉火映照着刘斌满是汗水的脸,他手脚麻利地将炒好的菜盛入到打包盒中。简短的话语,信息量很大。

与刘斌不一样,彭红勇是最早那批做餐饮出身且开始转型的。在文卫路一个餐饮店的后面,一幢五层楼的新大楼拔地而起。这栋新楼是用来做住宿的,共有20多个房间并且装上了电梯,这是彭红勇的新产业。

“在这里,只要经营规范、服务好,基本是不用愁客源的。源源不断的患者总要吃饭或是住宿。”寻武略算了笔账:医院的骨伤科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就诊通常需要两至三人送医或陪护。以此推算,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每年能吸引近百万人次聚集到社港,巨大的人流量带活了当地经济发展。

走在社港集镇上,可以看到街道两旁餐饮、住宿、小超市生意的红火。而在这部分人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从事护工或是担架、轮椅的租赁,“比如一个普通的陪护每天能挣200元,不比外出务工收入低。”

也正是因为地域优势,从2019年开始,新光村流转了70亩土地开始栽种芦笋。之所以栽种芦笋,一是由于它的营养价值高,周边餐饮店基本都会进一点货;二是因为巨大的人流量,总有愿意尝鲜的人带点回去。

“我们村只有3000多人口,但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靠医院吃饭的。说句实在的,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业且获得不菲的收入,应该感谢骨伤科医院。”寻武略表示,借着这股东风,村里还将筹划更多的项目来壮大集体经济。

源头活水

激荡起一个“出圈”的医养小镇

为弥补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接待能力尤其是康复床位的不足,社港吸引社会投资建成江氏康复医院,并于去年年初投入使用,新增床位600多张。不仅如此,江氏康复医院还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1200人就业。

“去年两家医院的业务收入,再加上治伤散、治伤药液、活血散等获国家专利的药剂收入,总共超过3.4亿元。”社港镇政府主管特色小镇建设的副镇长向兴峰给出了一组对比数字:全镇户籍人口不足5万,而社港医院每年带来的流动人口近百万人次。

以正骨医药为支撑,又不止于正骨医药。这些年来,随着骨伤科医院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一条以正骨医药为特色的全产业链也在这个浏北边陲小镇慢慢形成——

去年5月,来自深圳的港龙世纪公司签约社港,拟投资5.2亿元建设中药开发研究中心、中医人才培训中心、中医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

在离社港集镇不过两公里的浏北村花桥片,一片200多亩的艾草基地生机盎然,阵阵清新的艾香扑鼻而来。

“艾草一年可收三茬,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浏阳市花福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聪明原来在外地做医疗器械业务,看到家乡打造医养小镇的机遇,前年就回家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种起了艾草、薄荷等中药材,“加工成艾条后不愁销路。”

对于医养小镇如何“出圈”,社港镇有自己的长远规划: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全力支持骨伤科医院与康复医院发展,完善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围绕正骨医药全产业链条补链强链。

目前,《浏阳市社港镇正骨医药小镇中医药产业园种植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入选《2021年省预算内湘赣边区域合作专项项目》,《浏阳市社港正骨医药制造小镇江氏正骨系列产品研发平台项目》已入选《2021年省预算内基建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项目》。

“围绕中医健康、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我们储备包装了重点项目18个,其中力争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的有6个,为加快产业发展腾出广阔空间。”社港镇党委书记梁民表示。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