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皎 湘西报道
6月6日,湘西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在湖南最古老的茶树前,红网时刻记者为您讲述一株茶的故事。
吕洞山是苗祖圣山,黄金村是保靖黄金茶的发源地。此间的七片古茶园中,共有明清以来古茶树2057株,最古老的茶树已有415岁了,是湖南省唯一植物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被业内专家赞誉为“可以喝的文物”。
保靖黄金茶因“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而得名,也曾因山高路险在市场上无名。传说之后故事之前,保靖黄金茶走出吕洞山的百年茶事静静流淌在时光的长河里。
吕洞山或为无射山 欢歌茶事自此始
415岁的古茶树虽老,但并非保靖黄金茶最早的记载。
陆羽在《茶经》中记录了《坤元录》说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这是把茶和歌舞关联在一起的最早的一条记载。
后人仔细考证,从“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的地理方位,“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的习俗,无射山应为吕洞山。
无射山之“无射”,是音律的意思,十二律中第十一。乐而舞,喜而歌,将欢歌融于茶事,这也许是关于保靖黄金茶最早也是最美的记载。山间聚族吉庆欢歌,这样的茶事与人事,也恰与吕洞山的苗祖圣山地位相符合。
吕洞山位于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吕洞山镇,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壳运动,造化此地峰峦如聚。翻过山峦,撩拨云雾,成片古茶园遍布于此。吕洞山是山名,是镇名,还是一个村名。吕洞山在武陵山脉众多山峰中最负盛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着天然的茶乡秘境,形成一条仙气缭绕的“黄金茶谷”,保靖黄金茶便产自于此。
现存的龙颈坳、格者麦、德让拱、库鲁、夯纳乌、团田、冷寨河等七大古茶园,构成了吕洞山下的保靖黄金茶核心产区,这些古茶园中茶树主干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竟有2057余株。
相传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湖广贵都御史陆杰途经此地,与下属百余人身染瘴气,一苗族老阿婆采门前百年老茶树叶沏汤饮之,瘴气立愈。其当场赐谢金条一根,并将此茶上报为贡品,从此吕洞山这里“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便流传于世。
走出吕洞山 茶是“人在草木间”
然而,从美好传说到市场认可,走出大山,对一株茶不容易。
从清朝嘉庆年间到20世纪80年代的这段岁月里,“保靖黄金茶”的茶树,仍只有寥寥几千余株,并且保靖黄金茶开花少,结实率很低,平均每亩产籽不到500克,播种后老鼠非常爱吃,所以黄金茶的产量极为有限。当地人曾多次利用茶种进行繁殖(有性繁殖),但最终发芽成苗的凤毛麟角。
保靖人张湘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3月,在县农业局工作的她首次接触到了“保靖黄金茶”,并为其超群品质所折服。经过观察,张湘生笃信:“保靖黄金茶”值得研究和开发,它有望成为造福人民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张湘生另辟蹊径,选择了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法。
1990年,在村干部的责任地里,张湘生进行了第一次实验。然而,培育的苗无一成活。没有气馁的张湘生,第二年在自家花钵里继续进行试验。这一次,2株成活的茶苗,点燃了她继续攻关的信心。
1993年张湘生准备在黄金村继续进行扦插育苗试验,但因首次扦插育苗的失败,当地没有村民愿意再提供土地。
张湘生没有放弃。8元钱1公斤的枝条,她买了300公斤,剪取短穗10万个;黄金村的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她跑到百里之外的梅花乡梭西村,继续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终于换来了“成苗率最低28%,最高达75%”的成绩。
在异地扦插育苗取得突破后,张湘生回到黄金村继续培育保靖黄金茶种,并在2003年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绿茶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张湘生认定,一种名茶品质的形成,生态环境、培育管理水平是重要支撑,其独特的种质才决定了保靖黄金茶优异的品质。保靖黄金茶茶叶内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叶绿素含量高,尤其是氨基酸的含量高达7.47%,是同期一般绿茶的2倍。
所谓茶人的坚守,张湘生说,无非是“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只有有人坚持,终能把这茶立起来。
茶脉相承 保靖黄金茶故事在延续
保靖黄金茶中,一克好茶需要112颗芽头,一斤好茶则需要56000颗芽头。
一席山水,水明山秀;百年古茶,茶脉相承。祭古茶、采古茶、讲古茶、制古茶、煮古茶,是黄金村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风俗文明传统。漫山遍野的古茶树上,含着日月的光泽,挂满金莹剔透的露珠,见证着这里繁荣的黄金茶业,也静静诉说着勤劳的苗家人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当地的老人说,以前保靖黄金茶不过是下山换油盐的土茶山货。茶叶制作完成后,有人就用报纸包好,涉水翻山拿到附近的吉首去卖。那时候黄金村交通状况非常差,连公路都没有。山路也不好走,外面收茶的车想开进来很困难,山路没法走的时候,那些车就直接开到小溪里,从河里一路淌水过来。
历经桑田变迁,曾经山高路转、闭塞少人的黄金村面貌一新。近年来,保靖县通过打造吕洞山茶旅特色小镇,大力发展茶产业,促进保靖黄金茶品种培育、品牌打造,助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茶农们传承茶史,笑颜常开,腰包渐裕。
陆羽在《茶经》中描绘茶树时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而茶本是一片树叶,通过30余年的发展,一片树叶成就了130000亩的茶产业。如今保靖县有8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近5万余非贫困人口受益。
行走在武陵大山,有山就有茶,有茶就有传说和故事。如今治愈瘴气的阿婆已远去,但保靖黄金茶的故事仍在延续。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山水,造福数代人。在雾浓茶香的湖湘大地一隅,世代聚居的苗家儿女们铭记着茶文化基因,留住茶人的生命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激励后辈们不断传承与抒写出新的茶文化传奇。
来源:红网
编辑:吴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