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武赛前动员。
卫勤专业课目考核中,参赛选手对“伤员”进行战场救护。
评判员现场验收热食。
红网时刻7月24日讯(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杜建兵 李希铭 冯太保 谢旭鹏)硝烟弥漫,司务长在野战条件下紧张展开会计实务操作;炊事员翻锅扬铲,一顿大餐“穿越火线”送至“战场”;驾驶员左右移库、倒车击靶,上演现实版“速度与激情”……7月22日至23日,在武警湖南总队机动支队“战盾—2021”比武中,参赛官兵各显神通,展示了支队过硬的保障能力。
此次比武区分基础理论、体能、专业技能和演练观摩4个板块,根据全员参考的原则,按照先考综合理论后考体能、技能顺序进行。后勤综合理论考核中,参考人员现场从三套试卷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新大纲后勤相关内容和后勤应知应会。
记者发现,今年的比武内容比往年更多了几分战味。担任主考官的副支队长刘崇龙介绍,各专业比武中,比武人员除了要完成当前课目设置中要求的相关内容,还要应对考官临机导调,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极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敌情意识,随时做好应变准备。除此之外,比武成绩计算精确至毫秒,测距严格至厘米,一旦有丝毫懈怠,都将影响最终成绩。
“前方50米处废弃楼内发现一名伤员倒地,火速营救!”在专业技能比武中,只见参赛选手屈身跃进,爬过“封锁区”铁丝网,利用地形隐蔽接近伤员,按要求完成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救护动作。“前方发现敌火力!”面对临机情况,参赛选手迅速以侧身匍匐姿势搬运伤员越过终点线。
“战场救护就该是这个样子!”防化中队卫生员唐俊杰感慨,“逼真的战场环境,让我们的体能、技能和心理都经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考验。”
在赛场的另一侧,驾驶专业比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战支援大队的驾驶员在2分30秒内,从起步观察仪表到车辆进入野战车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数吨重的运兵车停放全程不碰杆、剐杆、轧杆,中途没有随意停车熄火,精湛的车技赢得评判员一致好评。
在武器维修赛场,只见头戴眼罩的某中队军械员李松阁双手灵活翻动、推拉,伴随着机械零件之间清脆的碰撞声,从拆卸、换件到组装完成一气呵成。“20秒19毫秒!”现场裁判宣布成绩,李松阁已连续五届蝉联无光条件下对92式手枪分解结合的冠军,在现场指导比武的总队战勤计划处助理员李永兴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比武要淡化‘锦标色彩’,增加‘实战味道’,比出的成绩才有‘含战量’。”支队长王茹林告诉记者,比武人员在赛场上从容应对,与支队平时坚持实战实训是分不开的,只有平时做足准备,才能在考场、战场上保障有力。
比得真实,考得公正。此次比武严格按照新大纲评判标准,采取现场组题、现场亮分、确认签字、归类存档的方式进行,32个课目中共决出6个专业冠军。
“借此比武的东风,既比出了后勤官兵的过硬素质、打赢底气,也摸清了后装保障底数、扫除了后装训练‘灰尘’,进一步掀起实战化保障训练热潮。”支队政委李跃说。
来源:红网
编辑:肖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