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船山学刊》。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天崩地裂不汝恤,其生其死如飘烟。”这是身处动荡年代的王船山忧患心情最真实的写照,他所构建的独特的船山学术思想体系对湖湘文化、对近代中国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15年8月20日,著名学者刘人熙以王船山之名创办了《船山学报》(今名《船山学刊》),百余年来,《船山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创新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如今这本刊物已成为我国现存办刊时间最久的思想文化类学术期刊,百年老刊,乃国学之津梁。
船山学社在毛泽东心中意义非凡
更名前,《船山学刊》名为《船山学报》。
王船山,本名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我们都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家,在湖南,船山思想和船山精神影响了众多后起之秀。”湖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兼《船山学刊》主编戴树源研究员介绍,例如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之士”谭嗣同、唐才常,辛亥革命中的黄兴、蔡锷,以至毛泽东都深受船山思想影响。
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国内依然动荡不安。1914年,刘人熙深感国家内忧外患,高举船山精神的旗帜以砥砺国人,振兴中华,遂在郭嵩焘所办思贤讲舍原社址创立了船山学社,1915年8月创办了《船山学报》(后改名《船山学刊》)。
由于刘人熙与毛泽东老师杨昌济为挚交,且都推崇船山思想。历史学家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明确记载:在杨昌济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毛泽东尤其用功,还经常到杨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同学萧三曾说:“长沙城里曾有人举办过‘船山学社’,每逢星期日举办学术讲座,讲与王船山有关的种种学问,泽东同志也常去听讲。王夫之的民族意识特别引起他的注意。”
毛主席给船山学社题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未给其他学社、学会、群众团体题字,唯独为船山学社题了两次,第一次是1950年农历九月初一(王船山诞辰日);1956年船山学社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修建完成后,第二次题写了“船山学社”匾额。可见,船山学社在他心中意义非凡。
创刊百年间与中华民族共命运
在书架上,记者见到了不同时期的学刊,有的纸页已泛黄,满是岁月的痕迹。《船山学刊》创刊已过106载,百多年间它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亲历中华民族“衰而复振”“阙而复兴”的非凡历程。
1915年8月创刊初期,在广大并不熟悉船山的读者面前塑造出一个具体而感性的王船山,刊物在北京、上海、汉口、武昌、广东等地的会文堂书局,以及当时各省的中华书局都设有销售处,成为畅销全国的学术思想类刊物,推动了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
1917年8月出版第8期后,受各种影响停刊13年,1930年复刊,出版《船山杂志》7期,1932年至1938年6月共出版《船山学报》15期,这一时期的刊物主要是对船山生平和思想作较为深入的研究。
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3月30日,《船山学报》于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复刊,办刊的目的是要团结我国船山学研究工作者,加强对船山思想的研究,以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船山学,做到古为今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984年至1989年每年出两期,另1987年和1988年各出增刊一期,共出14期。
1991年复刊之后出版的《船山学刊》。
1991年再度复刊至今的《船山学刊》,主管主办单位为湖南省社科联,名称也由《船山学报》改名为《船山学刊》,1991年12月出版复刊后创刊号,发表编者《拓宽船山研究,弘扬民族文化》一文明确宣称:“就历史的承接关系而言,新的《船山学刊》,乃是1915年创刊,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度恢复的《船山学报》的继续和发展。其宗旨,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拓宽、拓深对船山及相关传统学术思想的研究,弘扬我中华悠久瑰丽的优秀民族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满足读者需求,《船山学刊》逐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内容、栏目、版面调整,改变了刊物之前较大篇幅限于“船山研究”的内容较为单一状态,扩大到整个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传统文化(含文史)范畴,使研究领域和读者面更加广泛,来稿内容也日益丰富。
从1984年复刊至2021年7月,《船山学刊》共出刊134期,百年老刊保持了船山研究的特色和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质,又着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船山学刊视野国际,影响深远
《船山学刊》精选集。
1984年复刊以来的《船山学刊》(《船山学报》)为推动、拓宽、拓深对船山和传统学术思想的研究做了许多具有意义的工作。为了全面搜集船山佚文和船山著作的各种版本,配合编好《船山全书》,学刊曾发表船山学社社员辛勤搜集的船山佚文、佚诗、佚联等29 件,并且附文介绍了这些佚诗文的来源和价值。这些佚文后来都收入《船山全书》第 15 卷《船山诗文拾遗》,从而使《船山全书》更全。新版的《船山全书》较前3种版本的《船山遗书》,它为学术界研究船山思想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准确的版本。
针对船山研究中不同学者的意见,学刊精心策划,开辟专栏,先后就船山启蒙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爱国主义、民族观、历史观等问题开展争鸣,对船山思想研究的深化起了积极作用。
学刊所刊论文不只限于国内,还反映了国外船山学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的进展。如船山研究方面先后刊登了日本学者高田淳的《清末的王船山》,美籍学者黄秀洁的《王夫之诗论中情与景》,加拿大籍学者陈尉中的《王夫之辩证法的合题》,日本学者村濑裕也的《王夫之的“人为”“义内”思想》,英国学者伊思·麦穆伦的《明末对王阳明的批判: 以王夫之为例》、韩国学者李哲承的《船山哲学中性善论的现实意义——以<读孟子大全说>为中心》、金珍根的《船山哲学的世界完整性研究》《我与船山和<船山学刊>——寄<船山学刊>创刊一百周年》、金东敏的《王夫之春秋学的实证解经方法——以<春秋稗疏>的“春王正月”解释为中心》等等,展示了国外学者的船山研究成果,扩大了船山研究的视野,促进了学术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上涌现的25位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王船山是其中之一。
船山精神和船山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船山学刊》在全面地、科学地研究船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它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
学刊的采编团队。
“凝聚大批仁人志士和海内外学人的百年老刊《船山学刊》,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价值值得充分挖掘、善加运用。”戴树源表示,《船山学刊》编辑部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和研究具有独特精神魅力的船山思想,为展示更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