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铁塔上的高空舞者:舍得一身汗 为了万家安

2021-09-07 16:15:25 红网
作者:吴思静 江卉 彭红霞 编辑:张皎
字号:

红网时刻9月7日讯(剪辑 吴思静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江卉 彭红霞 )明亮的灯光、运转着电脑输送着冷气空调……美好生活背后,是在高空艰难行走的他们,是在恶劣天气下奋斗的他们,是背井离乡默默奉献的他们,守护着万家灯火。

06、07版-6.jpg

“90后”工人杨利祥(左一)行走在80多米高的铁塔上,旁人在下面看着都觉得害怕,在塔上工作了将近十年,他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

9月1日,浏阳市张坊镇人溪村,连云山上,翠绿的山头耸立起一座座特高压铁塔,与绵延的群山交相辉映,勾画出了眼前壮观的景象——这是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6号标段的建设现场。

几名电力建设工人正穿梭在标号为L9002号的铁塔上,随着铁塔的最后一段横担旋转就位,标志着L9002号铁塔的立塔工作全部完成。

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途经浏阳8个乡镇,于2月23日开工,计划今年年底投入运行。该工程是雅中特高压直流配套工程,建成后能实现江西、湖南电网互联,西北风电与西南水电互济,意义重大。

80米高空,塔材表面温度最高超60℃

“戴着双层手套都烫手”

初秋时节,清晨的连云山上,泛着薄雾。

早上不到6点,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黄元洲就已经穿戴好了安全带和近5公斤重的工具包,挂在他身上的特大号水瓶格外显眼。“差不多能装2000毫升水,在铁塔上全靠它解渴了。”黄元洲说,铁搭上温度高,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一般一个上午他就能喝完这2000毫升水。

今年49岁的黄元洲主要负责铁塔上的高空安装作业。上塔前,他和同事会喝一支藿香正气水,以防中暑。完成准备工作后,黄元洲和同事依次顺着铁塔的爬梯往上攀登。

06、07版-4.jpg

中午11点多,黄元洲刚刚从塔上下来,赶紧喝了一大口水。说起建塔,他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他说全国各地都遍布着自己参与建设的铁塔,感觉挺自豪。

虽然已年近五旬,但在这一行干了12年的黄元洲身手十分矫健,几分钟就爬上了80米的高空。

到了9点,日头已经高高挂起,山里的气温蹿升,空气变得烫人。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工作服,但黄元洲和同事们没有停歇,因为他们马上就要进行L9002号铁塔的最后一段横担就位工作。这对于整个立塔阶段来说至关重要。

在铁丝绳的起吊下,横担端部被缓慢地吊至铁搭上,此时,一名工人已做好安全防护,等待横担端部就位。待横担穿好就位螺栓后,工人从塔身侧跨越至横担端部,协助横担就位,整个过程看上去十分惊险。

11点,高空作业了近5个小时的黄元洲从塔上返回地面。卸下厚重的装备,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蓝色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染成了深蓝色,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黄元洲赶紧拿出另一个大水壶,咕咚咕咚喝上一大口。

“塔材表面温度最高时超过60℃,戴双层手套都烫手!”黄元洲说,上塔、下塔都十分耗费体力,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展,一天下来,他们一般要在塔上曝晒8个小时。

06、07版-5.jpg

由于上山路程比较远,为了赶工期,工人们都是在山上席地而坐,解决午餐。

“以拼命的精神干保命的工程。”黄元洲坦言,干这一行很辛苦,为了赶工程进度,往往大半年都不能回家,但每次看到高耸的铁塔、万家的灯火,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我不仅仅是在修塔组立,也是在为祖国的电力建设出力!”

站在连云山上眺望,绿树成荫,一座座铁塔已巍然耸立。蓝天下,上上下下的工人就像是步伐轻盈的舞者,在铁塔上尽情“舞动”。

“目前,我们整个工程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9月6日将全面进入架线阶段,11月30日具备带电条件。”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项目经理黄涛涛介绍,由他们公司承建的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6标段主要位于达浒镇、张坊镇和大围山镇,需新建139座铁塔,包括1000千伏特高压铁塔134座,800千伏(±)宾金线迁改新建铁塔5座。其中要在张坊镇建122座铁塔,占浏阳段的31%,是浏阳8个乡镇中工程量最大的乡镇。

攻坚克难

经常顶着恶劣天气保进度

“整个建设过程就像是在升级打怪”

张坊镇位于浏阳东边,地形以山地为主,植被茂盛,山路斗折蛇行,绝大部分地区施工车辆无法到达。

“6号标段的139座铁塔有137座位于山地,在深山密林施工,最大的困难就是材料运输。”黄涛涛说,为了提高运输效率,他们提前架设了索道,用来运输工具和材料。74条索道飞架在山间,一条条钢材“坐”着索道爬至山顶,再进行组装工作。

06、07版-7.jpg

塔下的工人正在用对讲机联系塔上的工人。

“6号标段全线属于20毫米重冰区,最高海拔达570米,铁塔单基最重的有255吨,横担最长的有80.6米,吊装极其困难。沿线地势起伏险峻,牵张场选址困难,架线、附件难度极高。”黄涛涛介绍,为了能承担“重冰区”覆冰重量,6号标段线路全线要架设两条27公里的单回路平行线路,这意味着施工的难度更大了。

因为沿线的岩石质地坚硬,开挖进度慢。“从基坑开挖到浇筑的完成,在平地最多需要20天,而在山地,平均需要1个月。”黄涛涛说。

铁塔建在山间,因地势崎岖,几乎都是“高低腿”,最大高差达到了16.5米,相当于一栋5层高的楼房。“基面的平衡稳定对于整个塔基的运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黄涛涛告诉记者,项目部为保障“高低腿”配置无误,施工前进行了反复测量、核实,确保零误差。

06、07版-3.jpg

连云山上,翠绿的山头耸立起一座座特高压铁塔,与绵延的群山交相辉映。

“基础施工逢雨季,铁塔组立战酷暑,架线施工穿云雾。”黄涛涛说,6号标段的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有效工期仅8个月。

工程慢不得,更等不得。很多时候面对恶劣的气候大家都只能硬着头皮上,与恶劣天气打时间差,延长每天的有效施工时间。黄涛涛坦言,整个建设过程就像是在升级打怪,一路攻坚克难。

“苦,但是有成就感。”黄涛涛带领的2000多人的团队已经在浏阳奋战了6个多月。他们正在建设的特高压是一条“红色线路”,起于江西省南昌市,止于浏阳市大围山镇,途经之处遍布红色旧址。

建设工人中大部分人来自安徽省和四川省,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浏阳。对于浏阳,除了眼前的这片山,他们还知道唱响世界的《浏阳河》和那耀眼的烟花。“等工程结束了,我们要好好逛一逛浏阳。”“浏阳的烟花,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肯定特别好看”……谈到项目结束后的打算,工人们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特写

用毅力与高空抗衡,守护万家灯火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今年52岁的徐尚奇是6号标段的生产经理,主要负责项目的建设施工。在这一行,他已经干了整整32年。“数不清楚建了多少铁塔,但是每经过一个城市,看到自己曾经修建的铁塔,如今还是可以准确地叫出它的编号。”徐尚奇说。

去过汶川地震灾区进行电力抢修,到过湖南抗冰抢险……徐尚奇参与修建了上千座铁塔,对于为什么能在建设一线坚持这么多年,他直言是因为热爱和使命感。

徐尚奇和千千万万个电力工作者一样,工作平凡却又不凡,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行走在线路上、奋斗在工地里、用毅力与高空抗衡。

他们或许看不到这座城市因为他们在夜晚亮起的光亮,但明亮的灯光、运转的电脑、输送着冷气的空调和一直闪烁的手机……这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在高空艰难行走的他们,是在恶劣天气下奋斗的他们,是背井离乡默默奉献的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浏阳的万家灯火。

来源:红网

编辑:张皎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