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湖南省口岸办主任郭宁接受红网时刻记者专访。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摄影 陈杰 徐士洁 长沙报道
南下,是深处内陆的湖南寻找出海口的现实路径之一。9月15日,随着满载粮食的湘粤非铁海联运的首趟班列从株洲驶出,意味着湖南长出了出海的“第五指”,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长沙货运航空港中心”等四个“手指”终于可以握指成拳,伸展之余又能辐射四方,为湖南“陆海空江”的立体出海模式奠下基石。
“这只‘拳头’,满足了湖南人的千年出海梦”。9月10日,在距离长沙火车站不过一公里的办公室,湖南省口岸办主任郭宁接受红网时刻记者专访时说。几天前,从岳阳运往株洲的部分粮食,正从她身后不远的火车站经过。
“水”和“火”,这对调性不容的符号,在湖南出海的“装备”选项里,却成为一对“风火轮”不可或缺。“我们经过调研,发现‘铁路+海运’是内陆地区出海的最佳选择。”郭宁说。而细察湖南出海的那只“力量之拳”,“五根手指”无不是这种思路的设计组合。
湖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由远洋货轮到港后卸载货物,再由海铁联运班列将货物转运至全国各地。
时间换空间,内陆湖南立体出海
东西南北中,哪个是出路?
这个貌似无厘头的问题,却真真切切困扰过湖南好多年。看看湖南的位置,就能理解这种选择性困难。
“湖南深居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与沿海城市相比,我们在物流方面是有劣势的。”郭宁毫不讳言。确实,在以空间距离论“成败”的现代经济运营体系中,运输成本或许是那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坐以待毙,不是湖南人的秉性。怎么破?其实,招商引资也好,完善物流交通条件也好,背后潜藏的逻辑,都是以“时间换空间”,大力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城市的时间差。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这个道理的最直白的表达。
而曾经在湖南省商务厅西亚非洲处担任处长多年的郭宁,自然深谙这个道理。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召开前夕,前前后后十余次去过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她,感受最深的就是,“中非经贸合作大有可为,物流症结亟需破解”。
彼时,湖南的出口货物,要通过沿海的港口出海,全省外贸物流也基本形成了“北上、东进、西拓、南下”的格局,为湖南近几年外贸实现千亿级递增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对外贸易日益频繁,物流需求大增,从调度、时效、成本等因素考虑,迫切需要从省级层面,理顺各关联方需求,对现有外贸物流体系进行规划、提质。
由湖南省口岸办牵头,经过调研,最终形成了建设、提质湖南五大国际物流集结中心的战略构想,即“西部陆海、湘粤非铁海联运、中欧班列暨长沙国际货运中心、岳阳城陵矶港(江海联运)、长沙航空客货运物流通道暨集结中心”。不难看出,五大中心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中”,运输特点“水”(航运)“火”(铁路)相容、“汽”(公路)“气”(航空)相彰。
其实,这个近似完美的方案背后经过了精细地调研,据此进行了精准地设计。“从全球贸易的物流解决方案看,海洋运输占95%多,5%左右是空运及其他方式。”郭宁告诉记者。这就是湖南打造立体出海通道的“源代码”。
近年来,湖南外贸新通道建设实现井喷式发展,已形成五大国际物流集结中心。
新通道建设井喷式发展,多项创新开启政企合作模式
2021年,湖南外贸新通道建设迎来井喷式发展,频频开启“首发”。
3月30日,长沙至河内的东盟国际货运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驶出,这是湖南直达东盟国家的首趟国际货运班列;
9月1日,广西钦州港,一列装载着新晃县某企业从南非进口的铬矿石的货运列车悄然出发,这是今年2月“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以来,一个已经常态化的场景;
9月15日,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仪式即将在株洲中车物流基地举行……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的最新入列,标志着前文所说的五大中心全部建成。也意味着,湖南通过打造“铁路+海运+国际段内陆物流”的多式联运通道,形成了“产业+园区+口岸+通道+市场”五位一体的格局,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出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经济的全链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中,湖南做了多项创新。“首先,我们在定位上求创新。着眼于打造国内最具时效、最便利的对非物流通道,辐射拉美、亚太、中东;运输通道深入非洲内陆,实现全程提单,一票到底,提供‘腹地对腹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其次在运营架构上求创新。郭宁说,省商务厅邀请了全球第一大航运企业、世界500强的中国远洋(COSCO),全球第五大港广州港,拥有50家海外分公司的上海格林福德公司,与株洲市城发集团共同组建运营实体平台,并将与衡阳市实施联动。
以上关联方,将携手利用远洋航线、枢纽海港、铁路场站和非洲物流的优势资源和综合实力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与经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传统的铁海联运,着眼于国内段铁路运费的奖补,甚至实施“零运价”,导致国内段政策空间已见底的困境,“我们创新推出‘三全’,即‘全程政策覆盖,全程运输保障,全程服务优化’的组合方式挖掘联运潜力。”郭宁说。
所谓“全程政策覆盖”,指除了国内段铁路运输的支持政策,海外段综合使用“三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政策组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政策+金融”菜单选择;“全程运输保障”,指既提供国内铁路运输服务,也包括中国远洋在海运环节提供保舱保柜,以及格林福德公司提供非洲等海外端的清关运抵;“全程优化服务”,指的是将整合平台参与各方的资源,将沿海港口功能内移,以全程优质服务作为通道的核心竞争力。
简而言之,新通道将集运营和服务于一体,既解决企业货运的问题,也帮助企业解决找货、清关、结算、融资、结算等问题。
与传统江海航线相比,新通道首次构建了从湖南及周边经济腹地到非洲大陆各国“端到端”的全程物流通道,有效解决了对非物流时效低、成本高等问题,把对非物流的无组织状态优化为有组织状态。
如湘粤非通道至东非基本港的全程运输时间可缩短10天;至西非基本港的全程运输时间可缩短9天,全程运输费用可节省约3%;与公路集港模式相比,湘粤非通道可将头程物流费用降低近60%。
这样的利好,或将带来一个附加效应:起到对湖南外贸统计口径的“堵漏”作用。
“以往,由于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国际物流通道,很多湖南企业会通过第三方市场采购的方式从沿海港口出港,不仅时间和费用成本高,在进出口统计口径方面也会造成数据流失。”
新通道新远景。在郭宁的理念里,要用好湖南出海通道这只“拳头”,“必须跳出本位局限,通道要有货源、流水,才能长远、健康运转。下一步,我们要立足各通道,以省地联合、政企合作的模式,打造‘产业+园区+口岸+通道+市场’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