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湖南见证“中国计算”数千年跨越

2021-09-16 21:56:00 红网
作者:张立 编辑:黄河
字号:

计算,人类生存生活都与之息息相关。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手持算盘的账房先生拿着算盘飞速地拨弄算珠,嘴上嘀咕着三下五除二便理清了账目。当然,在信息时代下,依靠科技的进步,计算的形态,早已从千年前的心算、珠算到现在普通的计算机,如果应用更宽泛的还有超级计算机。这数千年的跨越,湖南作为见证者早已有迹可循。

QQ截图20210916194746.jpg

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有背过“乘法口诀”。如果说,古人也要背诵这口诀是否有点吃惊?这当然不是瞎猜臆测。

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这枚上书“三五十五、二五而十……”的秦简距今2200多年后重现天日,数千年的古人便展示出了独特的“计算智慧”,如此几千年来,一直流传下来。这枚诞生在纸张问世之前的秦代乘法口诀表,证明了中国是世界最早运用“算法”的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出土的古代乘法口诀或算法的文物,不止于湘西里耶古城遗址的秦简,在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的简牍上,也有发现汉代“九九乘法表”,证明了早在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的乘法运算方式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并有了相当程度的社会普及范围。

中国古代灿烂的计算文明,远不止于一段乘法口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周易》,记载着公元前2世纪汉朝人使用的“算法”。

后来,被誉为“最古老的计算机”的算盘在中国出现,享誉世界的珠算随之诞生。算盘化繁为简,使用者只要熟悉珠算口诀、指法,就能快速地完成大量数据的基本运算。早在1895年,谭嗣同在浏阳创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新算学馆,开启了千百年来珠算由师徒相传,向课堂教学的转变。随着对珠算教育启智功能的广泛认同,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积极开展珠算保护工作,在完善机制、健全机构、教育教学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创新经验。

因为计算准确、方便,时至今日,湖南洪江古商城等地仍有使用算盘。

QQ截图20210916192536.jpg

“天河”超级计算机。

时间来到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让它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力量,成为提升生产效率最重要的工具。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由于没有高性能计算机,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仅费用昂贵,还受制于人。

中国下定决心,要实现超级计算机的自主研发,1978年5月,著名计算机专家师慈云桂,带领团队来到长沙展开了超级计算机的研究工作。至此,中国超级计算机从长沙启动,迈向世界。

历时5年,终于打破西方国家超级计算机垄断。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银河”计算机在长沙研制成功。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我国也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个有巨型计算机研制能力的国家。随后,10亿次的“银河II”和100亿次“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相继在长沙问世。

算力在不断攀上新台阶,但远远没有止步。2009年10月,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峰值性能达到每秒4.7千万亿次,有个形象的比喻,“60亿人算一年,它一秒就算完”。“天河一号”凭借超强实力,次年首次在世界超算500强上“夺魁”。

4年后的2013年5月,“天河二号”正式亮相,算力再次迈上新台阶,其峰值速度达5.49亿亿次,并连续6次成为世界超算500强榜首,展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超强实力。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超级计算机除应用在天文、地理等高大上领域。计算能力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未来超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的结合也将日益密切。如今,作为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以先进计算技术广泛应用在湖南疫情防控、应急预警、工业生产、消费出行等领域,助力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银河系列”到“天河系列”,中国超算已走过了40余年。湖南见证了,中国超算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发展历程。放在更远的时间刻度上看,从心算到珠算再到超级计算机,湖南则见证了“中国计算”的数千年跨越。如今,世界计算大会即将启幕,正如“计算万物、湘约未来”的主题一样,湖南与计算的情缘将指向更辽阔的未来。(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